放大圖片
■有人認為「雙非」嬰可紓緩香港的人口老化速度。 資料圖片
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港母嬰院接收「雙非」嬰統計
年份 「雙非」嬰
2007年 10,400名
2008年 12,100名
2009年 12,600名
2010年 14,800名
2011年(1月至8月) 10,700名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署 ■製表: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資料二:持份者分析「雙非」嬰激增原因
「雙非」父母:內地實行「一孩政策」,為多生育一個子女,會到香港產子,因為地理位置便利,又可逃避內地《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監管,不必繳交「超生」罰款。
內地研究專家:隨著「自由行」(「個人遊」計劃)政策的推行,內地人獲得簽注後可自行進出香港,為其來港產子打開方便之門。
香港學者:部分內地夫婦認為,其子女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後,可享有本港的社會、醫療及教育等福利。父母也可有機會申請來港與子女團聚,取得居留資格。另外,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醫療素質和服務水平普遍比內地城市高,故不少內地富豪和中產都會選擇來到香港的公立醫院或私家醫院產子。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資料三:港府阻截「雙非」孕婦措施
特首曾蔭權表示,為打擊「雙非」孕婦在無預約下闖關入境,並在臨盆前到公營醫院急症室分娩的問題,政府提出4項措施:包括與內地政府聯手打擊運送「雙非」孕婦入境的中介公司及跨境車輛、在入境管制站加強截查及遣返、積極「放蛇」打擊無牌旅館,以及檢討內地孕婦在急症室分娩的收費。
有議員批評說,上述4項措施「不著邊際」,又指出自內地落實「自由行」後,「雙非」孕婦來港人數激增,情況已失控,政府應與中央協商,從審批內地旅客來港安排上入手,大刀闊斧禁止「雙非」孕婦入境。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一,描述近年香港母嬰院接收「雙非」嬰的情況。
2. 根據資料二,從內地生育政策、兩地交流趨勢及香港福利和醫療素質4方面,解釋題1所述的「雙非」嬰統計情況。
3. 參考資料三,評估港府阻止「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的措施有效性。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參考答案:
1. 此題屬數據分析題目。同學作答時,必須遵從問題指示,引用資料一的數據來描述近年香港母嬰院接收「雙非」嬰的情況。參考答案重點如下:
• 宏觀角度:從2007年到2011年,香港母嬰院接收的「雙非」嬰數目呈現上升趨勢。
•微觀角度:香港母嬰院接收的「雙非」嬰數目,從2007年的10,400名增加至2008年的12,100名,升幅超過1成6;到2009年微升500人至12,600名;2010年,升幅再度擴大(超過1成7),急升至14,800名;到2011年,香港母嬰院在首8個月已接收10,700名,人數超過2007年的全年總和(10,400名),按照增長比例推算,2011年的全年數目將與2010年相若甚至更多。
2.此題屬成因類題目。同學作答時,必須按照問題指示,引用資料二的內容,分別從內地生育政策、兩地交流趨勢、香港福利和醫療素質4方面,解釋「雙非」嬰的統計趨勢。參考答案重點如下:
「雙非」嬰的人數近年不斷上升,主要與以下的「推」因素和「拉」因素有關:
推因素
•內地生育政策:內地實行「一孩政策」,部分同胞為了生育多些兒女,會因地理位置便利而選擇來港產子,這樣便可逃避內地《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監管及「超生」罰款。
拉因素
•兩地交流趨密:隨著「自由行」政策的推行,內地人獲得簽注後可自行進出香港,為其來港產子打開方便之門。
•香港福利吸引:「雙非」嬰獲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後,可享受香港的社會、教育和醫療福利等。此外,父母也可有機會申請來港與子女團聚,取得居留權。
•香港醫療素質偏高: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醫療素質和服務水平普遍比內地城市高,吸引內地的富豪和中產階層來到香港的公立醫院或私家醫院產子。
3. 此題屬政策分析類題目。同學作答時,可引用資料三的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知識,針對性地評估港府各項措施的成效如何。參考答案重點如下:
• 與內地政府聯手打擊運送「雙非」孕婦入境的中介公司及跨境車輛:這項措施涉及內地部門,在執行上必須互相磨合,雙方可能需要較長時間磋商才能達成共識,未必能在短期內見效。
•在香港入境管制站加強截查及遣返:在入境的第一道防線加強截查和遣返是最有效和最快捷的措施。但當局必須在管制站增派大量人手,亦不能只單靠目測的方法來審視,必須加強閉路電視等中央電腦監測系統的輔助,否則難堵漏網之魚。
•積極「放蛇」打擊香港無牌旅館:這個措施的成效最低。據統計,住在無牌旅館的「雙非」孕婦只佔少數,但每次「放蛇」行動均需長期策劃和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成果和付出不成正比。另外,亦可能因打草驚蛇而空手而回,成功查獲「雙非」孕婦的機會較其他3項措施低。
•檢討內地孕婦在香港急症室分娩的收費:提高急症室分娩收費,在理論上可減低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意慾,但須大幅上調,如從有建議的約10萬港元進一步提高至比歐美(折算約為20萬至30萬港元)更高,因為大部分來港產子的內地婦女屬於中產或以上階層,經濟收入甚高,若費用的增幅不大,恐怕難對他們產生「阻嚇性」。
只要言之成理,便可得分。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范太:《基本法》原意 雙非嬰無居權》,《香港文匯報》,2012-02-01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2/01/HK1202010002.htm
2. 《阻「雙非」孕婦衝急症室產子》,《香港文匯報》,2012-01-28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1/28/PL1201280003.htm
3. 《上水小一派位 雙非童本地生爭崩頭》,《香港文匯報》,2012-01-28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1/28/YO1201280012.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