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貴州報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崔亞東:冀「封存」變「清除」 助孩子重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崔亞東希望「步子再大一些」,變「封存」為「清除」,幫助孩子新生。

3月8日,提請人代會審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法草案》明確,對犯罪較輕未成年人犯罪記錄進行封存,除法律規定及司法機關辦案外一律不可查詢。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公安廳廳長崔亞東表示贊成此項制度,並建議「步子再大一些」,變「封存」為「清除」,鼓勵他們「輕裝」重回社會。

事實上,清除未成年人輕罪記錄、解決就業幫助吸毒人員回歸社會、實行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完善基層治理結構等等舉措,正是近年來貴州在創新社會管理方面,進行的一系列有益探索。 ■香港文匯報記者郎艷林、路艷寧 北京 貴陽報道

放回幫扶勝於「投監」

崔亞東的建議,來自正確處置2008年「6.28」事件的成功實踐。在彼時沸沸揚揚的甕安,有上萬人參與了惡性群體事件,其中就有中、小學生172名,直接參與打砸搶燒的違法青少年有104人。

「當時一位母親去司法機關看望她違法的孩子,孩子天真地跟媽媽說,『媽媽,請你告訴老師,我回去一定好好學習』,他母親流著淚說,你燒了幾輛車,再也回不去校園了。」

據事後統計,參與當年打砸搶事件的犯罪人員中,違法青少年占25%。崔亞東特別注意到,其中30%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20%屬於離異家庭,30%父母在甕安縣城打工租房住。換句話說,都是殘缺家庭或弱勢群體。家庭或社會教育不同程度缺失,是這些青少年受到攜裹參與事件的主因。

崔亞東說,「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家庭社會教育不足才走了彎路」,因此得有恰當的處置方法。

對於事件中處以刑罰的104名未成年人,貴州省公安機關一律不投入監獄,而是放回,讓他們全部回歸社會、回歸學校,實行當地幫教,一名老師、一名家長、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幫扶一名犯罪未成年人(「三位一體」幫扶法)。

得到被放回的消息後,這位母親感到又驚又喜,並向崔亞東承諾,將來孩子即使不成材也一定要讓他成人。

試行消除「前科」效果明顯

被放回後,不少孩子的家長表示他們很感謝政法委、公安機關對孩子寬大處理,但這犯罪記錄會影響孩子們的升學、參軍、就業,不少孩子認為「這一輩子都完了」。

經常接觸各種犯罪人員的崔亞東深有感觸:有些孩子想要學好,但因為『有前科』被社會所歧視,有人索性破罐子破摔,給社會造成更大危害。「我們不僅要讓他們回歸社會,還要使他們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只要他們好好學習,絕不會影響孩子成長進步,絕不讓這些孩子背上歷史包袱。」

然而,怎麼能夠讓孩子不受犯罪記錄的影響呢?幸運的是,2008年11月,中央司法體制改革提出,有條件地方的司法可以試行青少年犯罪輕罪消滅制度。

崔亞東即在甕安試行了該制度。「我們研究了個試行辦法。」他透露,如果消罪後又重新犯罪,就要把原來的記錄加進來。

試點的效果非常明顯。當年104名參與當年甕安事件的未成年人中,有94名被消除了違法記錄;2009年至2011年,只有一個人重新犯罪。有43名考上大學,有的在大學當上了學生會主席。

全國率先司法保護

2010年7月28日,貴州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貴州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該《條例》第五十條規定,對違法和輕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試行違法和輕罪記錄消除制度。目前,貴州省已經建立起了違法青少年、未成年人幫扶教育中心。

貴州率先在全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消除未成年人的違法和輕罪記錄,被不少法學專家認為是「鼓勵失足未成年人洗心革面」的重大探索。

崔亞東認為,未成年人輕罪記錄消除制度作為一項探索性實踐,從挽救甕安事件違法青少年實踐中顯示了較好的社會效果。我們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司法體制機制改革新路子,試行未成年人違法和輕罪記錄消除制度。隨著刑法逐漸趨向寬容和輕緩化,輕罪記錄消除制度正顯示出其獨特價值。同時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推行這項制度,對促進未成人的司法保護意義深遠。

相關新聞
貴州報道(2012年第7期)總第26期 (2012-03-22) (圖)
崔亞東:冀「封存」變「清除」 助孩子重生 (2012-03-22) (圖)
由「亂」到「治」看甕安 (2012-03-22) (圖)
「陽光工程」助戒毒者就業 (2012-03-22) (圖)
貴陽「減法」的」加法」效應 (2012-03-22) (圖)
民生破題力促和諧 (2012-03-22) (圖)
「老課題」的「新答卷」 (2012-03-22) (圖)
貴州快報 (2012-03-22) (圖)
貴州報道(2012年第六期)(總第25期) (2012-03-15) (圖)
「新版合作社」的則戎樣本 (2012-03-15) (圖)
回放——建合作社冀「說得上話」 (2012-03-15) (圖)
見解——「落地」與創新 (2012-03-15) (圖)
讚譽——金銀花與「貴州精神」 (2012-03-15) (圖)
作用——借合作社破題「三農」 (2012-03-15) (圖)
話你知——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由來 (2012-03-15) (圖)
2012,逾千億辦大民生 (2012-03-15) (圖)
訪談——給10萬人找飯碗 (2012-03-15) (圖)
回顧——去年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2012-03-15) (圖)
預安排——2012民生實事16件 (2012-03-15) (圖)
權威發佈——「一事一議」投入持續加大 (2012-03-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貴州報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