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文科「閱讀」及「寫作」兩卷考試開鑼,考生聚精會神「應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勞雅文)香港公開考試踏入新里程。第一屆中學文憑試昨開鑼,7.2萬名考生首日應考中文科閱讀及寫作兩卷。雖然不少考生在試場外受訪時稱試題難度適中,甚或較考評局早前派發的練習卷淺易。但多名資深中文科老師卻指出兩卷其實「表裡不一」,實際上暗藏難度。其中閱讀卷貼近中七程度,兩篇文章意境及情懷深遠,高中生不易掌握,更涉及不少文學及歷史元素,有「偏幫」文史生之嫌。同時,試卷結構上的「陷阱」更令不少考生「中招」(見另稿),引起廣泛爭議。(尚有其他文憑試新聞刊A25)
文憑試中文科共設5份試卷,昨開考的閱讀及寫作卷,各佔總分20%,其中閱讀卷選取了近3,000字長、曾敏之的白話文《橋》及先秦文言文散文《韓非子.五蠹》,要求學生按題回答。前者以橋切入,抒發作者近30年對國家民族的感受和期望,蘇浙公學老師陳匡正指出,《橋》用字雖然不艱深,但試題要求考生就當中象徵意義作深入理解,當中牽涉深刻的語文認知及廣泛的文化理解,一般考生料未必能理想發揮。寧波公學老師王美琪則指出,文章內容有文學、文化元素,內容又涉及對兩岸三地的情懷,直言要考生短時間內掌握當中深層意思並不容易。
「橋」象徵意義屬文學範疇
沙田崇真中學老師李麗芬則表示,《橋》牽涉作者的家國感情,更有對文革苦難的看法,新一代考生根本無同樣感受,想法會截然不同,如文中提及幾十年前的羅湖橋,分隔了香港與內地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但對現在考生來說,羅湖橋可能只能聯想到『走水貨』」。她又認為,文中的「橋」象徵意義深邃,超出單是理解文章內容,已偏向文學範疇。
至於第二篇《韓非子.五蠹》一文,李麗芬直言單看題目「不少考生都應會嚇一驚,唔知點解又唔識讀」,加上該篇為文言議論文,較過往「有故事性、唔明都大致估到」的記敘文艱深,明顯有難度。
涉儒法思想對理科生不公
她又指試題要求以該文與另一引自《說苑》儒學文章比較,文史科同學絕對「有著數」,「理科生沒接觸過可能看不明白,但文科同學應有讀過法家及儒家思想,就算不懂解文章都知道大概思想方向」,變相文科生可用已有知識作答,對理科生不公。
考生未完全感受試卷難度
不過,不少初嘗公開試的考生,完成首天考試步出試場時已顯得「鬆一口氣」,似未能完全感受試卷的難度。考生梁同學稱自己「看不明文言文」,但覺得只有2篇閱讀文章,作答時間也充足,考卷整體深淺程度適中。另一考生招本立則指試卷難度普通,以閱讀卷文言文篇章較難,但亦有信心可獲3級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