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不要被「文憑至上」的觀念束縛了前進的步伐。 網上圖片
晨 風
創造性是青春之花,卻每每脆弱如朝露;轉瞬即逝的激情,總是給人生留下太多遺憾。很多中國孩子從小聰慧機靈,成人之後卻碌碌無為,甚至白白虛度了大好年華,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頗令人深思。
因女兒從小一直就讀重點學校,我的周圍總能看到一些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每逢開家長會,總能聽到老師對好學生們讚揚有加,慶幸的是女兒也是其中之一。不過,這慶幸多局限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乖巧聽話,並沒有多餘精力去關心孩子的遐想世界。那時候,只知道每個優等生都是家長、老師及學校的驕傲。學校的排名憑的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看著優等生們驕人的成績,看著那些鮮花般的笑臉,我的眼前總會展現出一幅幅年輕人的錦繡前景,然而十幾年時間一晃而過,很多優等生的命運軌痕卻每每並不如人意。
女兒有個小學同班同學,上小學時就是班裡的學習尖子。每當考試,他幾乎會包攬所有科目成績的「冠軍」;就是狀態較差的時候,考試成績也從來沒有跌出過學校前三名的位置。老師把他當成班裡的精英學生,一直呵護有加。小學畢業後男生順利升入一所重點中學,成績依然在年級遙遙領先。在尖子生扎堆的重點校裡,依然讓其他學生家長羨慕不已。其實這孩子的成績並非全靠自身的勤奮與聰明,其中也有家長一份功勞。孩子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理工科畢業生,畢業後雙雙分配到閒在的事業單位。他們上班沒事兒時就給孩子設計題目,充分利用自身資源來開發孩子的智力,兒子的學習成績,成為他們經營的主要事業。
一路輔導下來,兒子又以高分考上一所以名牌大學熱門專業本碩連讀。幾年後順利畢業了,可年輕人並不急著就業,而是申請了一所美國大學去讀博士。並非他願意去而是遵父母之命。父母對從小成績驕人的他寄予了厚望,認為最優秀的人才,應獲得美國博士頭銜才算學業圓滿。可是年輕人在美國讀的專業並非他所喜愛,去了時間不長,就因枯燥乏味的學業加上與導師關係不好,竟然得了憂鬱症,不得不回國休養好一陣。為了他的學業,父母以及女朋友都不得不放棄國內的工作赴美去照顧他。說話年輕人已到而立之年,卻還沒修得博士頭銜。在這些年裡,那些當年成績並不如他的同學們,多數早已在國內成家立業,在單位成為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幹。他的很多同學都是本科畢業之後就參加工作,現在已有七八年的工齡了。他一位連大學都沒上的中學同學,現在經營著一家卡丁車俱樂部,生意紅紅火火。說起那位當年班裡的「精英」在美國奔文憑的辛苦,大家都只能嘆氣。
我想,是20出頭就朝氣勃勃地參加工作,與30多歲人到中年再走入社會,精力完全不同,對社會的貢獻也應該是有差異的。飛揚澎湃的創造精神,有時就是青春的專利!雖然美國博士的頭銜很誘人,但假如所學非所最愛,為何一定要如此癡迷執著呢?是成績至上、文憑至上的觀念,誤導了這位好學生的上進之路。
有時候,一個優秀學生的選擇空間更容易被限制。女兒一位大學同學,當年是外省市保送的尖子生。年輕人上大學時就表現出優異的計算機軟件編程天分,在老師輔導下在專業領域內早就小有成就。畢業時他本來雄心勃勃地想去中關村軟件園創業,可學校卻要保送他去讀北大碩博連讀的研究生。當他得知被保送的專業非自己特長時,曾想放棄讀研,可老師卻動員說保送名額來之不易,如果不服從學校安排就可能要退回原籍。於是年輕人只好去讀博。整整讀了七年,畢業後分配到一家體制內科研單位。雖然順利進了「編制」有了體面工作,可已近30歲的他卻再沒了當初的創業激情,軟件設計天分自然也就荒廢了。
我想,假如這位年輕人當年放棄讀博士,憑著青春熱血去創業,現在可能早已事業有成。用創業的黃金時間去換一個博士頭銜,是不是值得呢?假如學校能鼓勵這位有實踐精神的學生早日從事他熱愛的專業,而不是把保送名額強塞給他,年輕人的命運可能會截然不同。
有的年輕人,年華更是花費得令人心酸。女兒大學同學中有位從山西鄉村來的貧困生姑娘。她來北京上大學的唯一目的,就是奔個北京戶口。由於成績優異,本科畢業她被學校順利保送去北大讀研。研究生畢業後求職方向就是「發戶口」的體制內單位,後來如願進了一家國有大單位,成了有幹部身份的員工,隨後便經人介紹嫁了個北京老公,不久便生了兒子。一連串的奮鬥之後,她的北京戶口、工作、房子的問題全部一併解決。「圓滿」達到了讀書的全部目標。
在為姑娘慶幸時,也不免有些悲哀。在城市人看來如此平凡的人生軌跡,卻讓一個鄉村姑娘用了全部青春與才華來爭取。假如她把這份頑強放到更有意義的事業上,時光是否會花費得更有價值?可惜她別無選擇。事實就是如此殘酷,巨大的城鄉差別,成了很多鄉村學子讀書的最大動力,多少源於生命自身的、活潑潑的精神就這樣被很「實際」地消耗掉了。
中國學生的刻苦聞名於世,與此同時,優秀學子們的創造精神卻在世界上排名極後。觀察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發現並非他們天生缺乏創造性,而是精神剛剛啟蒙,就被窒息了。教育觀念以及體制方面的弊端如一張無形的網,網住了渴求探索的赤子之心,把豐富多彩的個性打磨成千人一面;精神在本應展翅高飛的時候,卻被迫沉寂下來,甚至從此一蹶不振。雖然中國高等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但因教育而張揚了個性者卻是寥寥無幾。
在崇拜高學歷的時代,更應該思索的是,為何中國優秀學子中難有成功的創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