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談:郡縣制加仁政 民族振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06]     我要評論

范舉

 秦朝建立了郡縣制,以中央派遣文官管理國家,這種制度為歷朝延用,維持了二千年,但中間有不少改良,科舉取士吸人才,推行仁政和察納民意重大地完善了郡縣制。

 秦雖然實現了郡縣制,但春秋戰國以來形成的東西對抗的局面並沒有改變。秦崛起於關中,位於西方。秦的文化是與戎族結合的文化,秦國的歷代君王努力吸收東方的人才,治理秦國。統一之後,東方的六國遺族,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不認同秦國的統一,作出了許多抵制和反抗。秦朝提出了統一六國的目標,最終也統一了中國。然而秦王朝如何在政治上結束東西方的對抗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秦朝也沒有找到實現統一後長治久安的具體策略,也沒有留下積極有力化解官民矛盾的管治經驗。完善中國統一的理論和管治體制的,是漢朝和唐朝。

 秦政權統治的基石是什麼呢?主要在關中的王族貴族宗室、功勳大臣、父老豪傑;關中以外的郡縣官吏,仍是六國的的舊官吏、舊軍官和豪門,在後來的反秦鬥爭中領袖陳勝、吳廣是下級軍官,劉邦、齊國田氏、英布、彭越、吳苪、張耳、陳餘、周市等等都不是普通老百姓,都是六國的官員或者地方豪傑。秦之滅亡也同統治基礎不牢有關。

 漢初時,外有強大的匈奴邊患,為了發展農業生產,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局面,需要建立整個社會的政治共識和道德觀念,需要維護統一的制度,完善社會道德和價值觀念,成為了政治改革的重點。

 西元前一百四十年,丞相衛綰對漢武帝說,現在推薦的官員,都是喜歡法家的政策,用人以急功近利為標尺,不重視道德建設,而且傾向鼓勵權術,以利益驅動管理天下,不利於天下的穩定,也不利於統一。大臣董仲舒建議,獨尊儒術。漢武帝於是讓各地官員推薦懂得儒家思想的人,他親自主持考試,讓他們參與到國家的管理中,有的還做了丞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來的,意思是廢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學說。獨尊儒術之後,中國古代的封建正統思想就開始確立了,但真正的全面完善社會管理,提高道德教化水準,能夠化解社會矛盾,並且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積累治國理政的有效經驗,到了隋唐時期,才得到實現。

 漢代末年,諸侯混戰,五胡亂華,隋朝興也速,亡也驟。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戒自己及下屬,也吸納了隋代開創的開科取士制度,吸納民間賢能,創造向上流動的階梯制度,建立了效率很高的文官管治系統。他像孟子一樣,把人民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則載舟,亦則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係太子李建成舊臣,曾議請謀殺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多克己接納,或擇善而從。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他將以人為本的仁政,改善吏治,加強社會管理,化解社會矛盾,發揮到了高峰,做到了政通人和,建立了和諧和經濟發達的社會。唐是當時全世界最強盛的國家。

相關新聞
百家廊:得手
翠袖乾坤:方言邊緣化
古今談:郡縣制加仁政 民族振興
琴台客聚:在籠中拼湊押韻酸澀的收成
生活語絲:小孫子的機靈
一網打盡:漸消失的街頭美
記憶後書:電影節手記之三
卡勒.英納斯充滿溫情的極簡畫作 (圖)
一個人的童話──徹卡奧維的多媒體舞蹈劇場《手塚》 (圖)
香港影視展:電影向左 香港向右 (圖)
銀幕短打:時代感性之難耐
熱片熱評:《春嬌與志明》──彭浩翔的集體回憶 (圖)
二手碟評:以死來解決問題的《超時空要愛》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