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卡勒.英納斯充滿溫情的極簡畫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英納斯在畫作前。

 位於中環的馬凌畫廊中,正在舉辦蘇格蘭畫家卡勒.英納斯(Callum Innes)個展。這位出生於愛丁堡的藝術家,是現今最重要的抽象畫家之一。他的畫作看似極簡又抽象,創作方式卻別有洞天,在看似完美切割的畫面中蘊含著複雜而鮮活的人文情狀。這種辯證的作品特徵讓他的畫作「只能近觀,不宜遠玩」,越是靠近畫作親身體驗,越能感受其豐富層次。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馬凌畫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提供

逆向繪畫法

 卡勒.英納斯於1962年出生於愛丁堡。曾就讀於亞伯丁魁格藝術學院,1985 年獲頒授愛丁堡藝術學院碩士深造文憑。他的作品為很多著名公共藝術館所收藏,包括紐約古根漢博物館、英國泰特美術館、澳洲亞國家美術館、三藩市現代藝術館等。

 這次展出的英納斯畫作,皆由各種顏色的幾何色塊組成,看似簡單的構圖,創作方法其實十分費力又意味深長。對英納斯來說,如果只是在畫布上塗上單一的色塊,然後再勾勒線條,似乎太過平板,不足以表達他的藝術概念。因此,他反其道而行,採用「逆向繪畫法」,在畫布上塗上顏料,再抹去顏料,不斷重複這一過程,最終達致令人驚嘆的效果。例如作品《無題第82號》,他先在畫布上鋪滿黑藍色顏料,再用刷子沾上松節油,由下至上畫出一條界限,松節油融化了顏料,這條界限變成一條「凹槽」,立體地成為左右畫面的分割點。他隨後再用筆刷沾滿松節油,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拉動筆觸,將界限右邊的黑藍色顏料盡數抹去。待松節油揮發,殘餘的顏料乾透,他再如法炮製,塗上又抹除紅色顏料。有時,抹除的動作會「破壞」畫布的表層,顏料侵蝕到畫紙的表面,如同被蝕刻在物體之中。

 這特別的創作方法,讓每幅畫作的顏色都有了豐富層次,越靠近畫作,越發覺細節的妙不可言。在每一個色塊上,你都可以看到藝術家拉動筆刷劃過畫面的痕跡,而那些微小的痕跡,不經意洩漏出被抹去的顏色的蹤影,紅色下,隱約可見一絲絲的黑,白色也並非純然光滑又單薄的白;而那幼細的界限兩旁,更是仍然可以見到黑色顏料被抹去時的堆積,再再提醒每雙觀看的眼睛,這隱藏在簡單畫面後的故事。

畫作中的人文特質

 英納斯說,用「逆向繪畫法」來創作,需要十足的耐性,光是等待每一次松節油的揮發與每層顏料乾透,就要許多時間。而現在大家眼中無比乾淨整齊的畫作,在創作的過程中其實「十分混亂」。看到他展示的工作室照片,我忍不住笑:「簡直就像是犯罪現場。」

 問英納斯,怎麼想出這樣的妙招來創作畫作,他說,轉折點是二十多年前,他到阿姆斯特丹工作的經歷。「那時我還是一個年輕藝術家,畫的都是神話題材的作品,但我越來越覺得它們虛假。後來有一次,我畫了一幅樹葉的素描,回到蘇格蘭後,我順手把這素描畫在了一張瓦楞紙板上。」樹葉的圖像沉浸在紙板的皺褶中,似乎脫離了藝術家的人為創造,而獲得了一種立體而鮮活的物質特性。英納斯受此啟發,開始不斷地實驗如何將圖像畫上再抹除,也漸漸把自己從對具象的繁複描畫中解脫出來,直抒胸臆地表達作品。他畫作中的形象也逐漸變得極簡又抽象,線、幾何色塊,甚至是一個點都可成為其藝術表達。

 在早期的作品中,英納斯似乎竭力強調抹除藝術家的繪畫痕跡,而到了近期的作品中,這個意圖仍然存在,卻被琢磨得更加圓融而自由。雖然採用的是不斷抹除的方式,但他的畫作並不是單純要「消滅」藝術家的所有痕跡,反而通過這種方式,將藝術家創作時的所有身體力行都保留了下來。他也從來不用任何尺子來勾畫界線,不要任何刻意的計算與量度,全憑手部的感覺來創造。那些幾何色塊與線條因而有了不完美的瑕疵,有了人的律動,也因此不再顯得理性而機械,反而有了一種貼近生活的溫熱感覺。正如英納斯所說,「所有我的生活、我的小孩,我平時讀的書,全部在工作室中發生。那是我的創作生活。因此它們是十分感性的畫作,似乎看起來乾淨又完美,但是錯了,我們是人,我們有時會犯錯,會失敗,這些人文特質全都被注入了畫作中。」

卡勒.英納斯個展

時間:即日起至4月21日

地點:馬凌畫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相關新聞
百家廊:得手
翠袖乾坤:方言邊緣化
古今談:郡縣制加仁政 民族振興
琴台客聚:在籠中拼湊押韻酸澀的收成
生活語絲:小孫子的機靈
一網打盡:漸消失的街頭美
記憶後書:電影節手記之三
卡勒.英納斯充滿溫情的極簡畫作 (圖)
一個人的童話──徹卡奧維的多媒體舞蹈劇場《手塚》 (圖)
香港影視展:電影向左 香港向右 (圖)
銀幕短打:時代感性之難耐
熱片熱評:《春嬌與志明》──彭浩翔的集體回憶 (圖)
二手碟評:以死來解決問題的《超時空要愛》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