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京城石癡 情迷奇石自得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奇石玩家吳永芝。

 「尋石靠緣,賞石靠悟;玩石靠趣,愛石靠情;迷石靠魂,藏石靠志。」吳永芝,一位年過六旬的奇石收藏愛好者,用這24個字,概括了兩年來的藏石感悟。近日,記者懷著濃烈的好奇之心,走訪了這位情迷奇石之人,聽他講述綿延的戀石之情,隨他感受神奇的自然之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文雅 北京報道

 走進吳永芝的家中,形態各異、顏色繽紛的奇石與簡單樸素、古香古色的傢具渾然一體、自然和諧。「龍鳳呈祥」、「千古一帝」、「事必躬親」、「含苞欲放」、「銀山出海」、「高山流水」……「每一枚奇石都有一個獨特的名字。」吳永芝就此將他的藏石故事娓娓道來。

與石結緣 求索不止 心身齊健

 說起與石頭結緣,還是一次巧合。2010年元月,時逢過節,吳永芝攜老伴前往北京昌平的軍都山遊玩,偶然發現一塊大約重達3.5公斤的鵝卵石,石體為橢圓形,且呈豆沙色。吳永芝越看越喜歡,便把它帶回家,起名叫「全麥麵包」,並作詩附上:「全麥麵包,天廚製作;出爐億年,靜候食客。」從此,他便萌生了藏石的想法,開始了艱辛而快樂的覓石之路。

 兩年來,吳永芝陸續收集了百餘塊石頭,其中可稱之為「精品」的大概有三四十塊。他告訴記者,為了尋覓奇石,不論酷暑嚴寒,登山從未間斷,經常是「上山一身汗,下山兩腳泥。」但這樣一來,身體健壯了,飯量增加了,心情也舒暢了。「每當撿到形神兼備的好石頭,就像買彩票中大獎一樣,欣喜若狂。」

 「奇石收藏是一項高雅、文明、時尚的藝術發現與審美活動。」吳永芝說,「奇石文化博大精深,在尋石、賞石、藏石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各種文化知識,包括地質學、文學藝術、歷史人物、自然科學等,如此才能達到『天地有靈氣,人文賦神韻』的理想境界。」

與石相伴 賞心悅目 修身養性

 吳永芝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心愛之石「龍鳳呈祥」。端詳這巴掌大的石頭,竟然演繹著千古的傳奇故事:石頭的正面有一條見首不見尾的神龍,旁邊伴著一隻羽翼豐滿的鳳凰,「此所謂龍鳳呈祥,喜結連理。」另一隻身材窈窕的鳳凰看似像伴娘,暢游的金魚和歡快的金絲雀好似前來恭賀。「整幅畫面圖案精美,呈浮雕狀,且用褐色打底,象徵著紫氣東來,吉慶祥瑞。」吳永芝說,「這是大自然,這位絕頂聰明的藝術家以神來之筆繪就的不朽畫卷。」

 作為一名退休職工,收藏奇石讓吳永芝找到了新的生活樂趣。「奇石是我精神的寄托、心靈的安慰。儘管每一枚奇石都看過千百次,但每一次重新審視,仍會驚歎造物主的神奇。」吳永芝微笑著,對石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即使有再煩心的事,只要看到石頭,不知不覺都被它帶走了。」

 兩年來,奇石在吳永芝的身上,得到了許許多多的「關愛」,而吳永芝也從奇石身上,有了對生活更深的感悟。如今,吳永芝和老伴每天侍花弄草、照料奇石、修身養性,晚年生活悠然而充實。「我相信,漫漫的覓石路還會給我帶來更大的驚喜和更多的收穫。」

相關新聞
印度插手南海 地區衝突勢增 (圖)
專家解讀:南海並非無主 各方應坐下來談
新聞背景:染指南海 印旨在「聲東擊西」
「椰香公主號」首航西沙北礁 (圖)
蘭州軍區遠程火箭炮 可擊印東空軍基地 (圖)
印度未來10年打造海軍大國 (圖)
「祥華門」獲救 海盜全活捉 28船員每人獎八萬 (圖)
專家解讀:中國貨輪獲救 彰顯外交為民 (圖)
特寫:準海嫂:「他回來就結婚」 (圖)
中日韓外長會面 討論半島局勢 (圖)
中日財長對話 敲定出資IMF
澳洲拒華為競標 商務部:有失公正
事發情況簡要
近年中國貨船遇襲事件簿
謠「鹽」惑眾 蘭州現哄搶潮 (圖)
「盲搶鹽」非首次 (圖)
內地「香甜」豆漿 毒香精沖調 (圖)
食油加價 金龍魚擬漲8% (圖)
調查:僅2成國人拒婚前性行為
湖北學生焚書 斥學校亂收費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