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軼瑋 北京報道)中國人民外交協會前副會長、中國前駐中東大使劉寶萊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在伊朗海域被海盜劫持的中國貨船及28名船員成功獲救,是多方合作的結果,體現了中國與伊朗的友好關係,顯示中伊在保護商船打擊海盜方面開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此外,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在事發後迅速啟動應急機制,亦體現了中央政府「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的執政理念。近來,索馬里海盜劫持貨船事件頻發,有專家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由於商船自身的防衛能力和防衛經驗弱,商船不能攜帶武器;二是大船航速低,與海盜的小船靈活性差距很大。所以海盜能以小欺大、以快欺慢、以靈活欺負笨重,令海盜越發肆無忌憚。
海上護航 多方合作
劉寶萊表示,在保護中國商船在公海區域安全行駛方面,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做了很多工作,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很多商船得到保護。但由於海域廣闊,中國在海上的護航範圍畢竟有限,這就需要中國與多方建立合作,盡最大程度確保中國公民在公海海域的安全行駛。
劉寶萊分析認為,此次中國船員在伊朗海域被劫持後,中國駐伊朗使館之所以能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迅速與伊朗外交部、伊朗軍方取得聯繫,為營救贏得時間,應歸因中國駐伊朗使館平日對此項工作的前瞻考慮,工作細緻,這亦體現了中央政府一直強調的「以人為本,外交為民」執政理念。當被問及中伊雙方此次成功解救被劫中國船員,可否為未來中國處理類似劫持事件以啟示?劉寶萊認為,值得借鑒。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過去索馬里海盜主要在紅海地區作案,但現在作案範圍擴大到波斯灣,若今後在波斯灣頻發生類似劫持事件,中國在紅海的海軍編隊或可擴大護航範圍,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波斯灣,在波斯灣保護中國的貨輪。波斯灣是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海域,也是美國和伊朗對峙的海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