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人廖翔顯 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祖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廖翔顯與一班退休校長資助西部教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香港大多數家庭都和內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老一輩港人,或在內地出生成長,或曾投身祖國建設,他們對內地的發展變化有著獨特的情感。

 廖翔顯,父母是廣州人,上世紀40年代在香港出生的他,在新中國成立後便跟著父母回到內地求學生活,60年代由於政治環境惡化返回香港。此後50年,兩地經歷了關口從「寬」變「窄」又再變「寬」的過程,但無論形勢變化如何,外界對中國議論紛紛,廖翔顯堅持北上,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內地的發展變化。回顧數十年遊歷,廖翔顯最難忘的莫過於在關口嚴控的70年代,歷經曲折到北京一遊,所見內地物質條件貧乏,自己一身花哨的英式打扮一路受到圍觀。

 廖翔顯回憶,上世紀50年代香港和內地聯繫還十分緊密,自己在廣州讀書,港人和廣州人幾無差別。「當時許多熱血港人心繫祖國,北上支援國家建設,記得廣州的電車,就是香港人協助建起來的。」廖翔顯有個表哥,當年是香港名牌學校的高材生,只恨自己無一門技術可以施展,便到山東做了英文教師,從此未再回港。

 但60、70年代內地政治形勢改變,香港和內地的溝通已經十分閉塞,以旅遊的名義難以入境。廖翔顯費盡心思,找到山東的表哥,才申請到赴內地探親的簽證。當時入境所到地方都要向公安局報到,要去北京,更需有合適的理由。表哥幫忙出了主意,請香港朋友幫忙發封電報說有急事請回港,廖翔顯便拿著電報到公安局申請到北京坐飛機,由此才坐上了前往首都的列車。

「外賓」穿著遊京城

 文革剛過,內地人的穿著幾乎只有藍灰綠三色,款式也十分單調。廖翔顯一身短褲長襪的英式打扮在北京街頭格外搶眼,更受到無數議論。有好事路人問他為何穿短褲,回答太熱,對方馬上又極困惑問為何還要著長襪。「當時說是英式風格,根本無法解釋清楚。現在的北京時尚潮流,穿什麼都沒人管。」

 一眼看去便知是「外賓」的穿著,也讓他享受了不少意外的「禮遇」。在前往某一名勝時,廖翔顯迷路兼勞累,又招不到的士,便準備搭巴士,「當時北京的外來人很少,我一招手,巴士司機大概很驚訝,直接在馬路中央停下來給我上車。」聽聞他要去附近某地,整車人跟著偏離路線帶他直接到了目的地。

 內地一行,名勝古跡底蘊深厚令人歎為觀止,所見之國人淳樸熱情,更令他深受觸動。在旅行中廖翔顯的圓珠筆不慎掉落水中,時值冬天難以打撈,廖翔顯雖然可惜也只好作罷,正準備離去之際,旁邊一個小男孩二話沒說跳入水中,將圓珠筆撿回給他便迅速離去。

帶港生尋根 支援西部教育

 從事教育的廖翔顯,在堅持自己看中國的同時,也不懈跟學生介紹真實的發展中的中國。香港回歸前,他又再次前往北京。這次,他帶著任教的天主教學校30多名小學生到北京尋根。廖翔顯說,當時許多家長都不放心,擔心治安問題,覺得內地不安全,甚至有不少家長全程隨行。「但旅行順利回來,許多家長和學生對內地的印象都有改觀。」

 2000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又有無數熱血港人北上,廖翔顯也全力參與其中,協助面試人才,挑選崗位。已經當了多年校長的他,又親身到新疆等地為校長做培訓。在貴州貧困山區,見到當地師資嚴重缺乏,廖翔顯與一班退休校長又發起「園丁工程」計劃——資助當地一名或其他西部省份山區初中畢業生修讀中等師範課程,完成後返回山區擔任教師。

 對自己到內地的次數,廖翔顯已經難以計算。遊遍中國各省,看一路變化,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國發展迅速,國人的視野和影響力也大不相同,「如今中國人消費能力在國際上受到關注,時尚潮流風向都要跟著中國走。」

相關新聞
印度插手南海 地區衝突勢增 (圖)
專家解讀:南海並非無主 各方應坐下來談
新聞背景:染指南海 印旨在「聲東擊西」
「椰香公主號」首航西沙北礁 (圖)
蘭州軍區遠程火箭炮 可擊印東空軍基地 (圖)
印度未來10年打造海軍大國 (圖)
「祥華門」獲救 海盜全活捉 28船員每人獎八萬 (圖)
專家解讀:中國貨輪獲救 彰顯外交為民 (圖)
特寫:準海嫂:「他回來就結婚」 (圖)
中日韓外長會面 討論半島局勢 (圖)
中日財長對話 敲定出資IMF
澳洲拒華為競標 商務部:有失公正
事發情況簡要
近年中國貨船遇襲事件簿
謠「鹽」惑眾 蘭州現哄搶潮 (圖)
「盲搶鹽」非首次 (圖)
內地「香甜」豆漿 毒香精沖調 (圖)
食油加價 金龍魚擬漲8% (圖)
調查:僅2成國人拒婚前性行為
湖北學生焚書 斥學校亂收費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