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舉
中國共有大小島嶼五千多座,島嶼岸線總長一點四萬多公里。我國面積超過一千平方公里的大島有三個;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中國的領海達到了三百萬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的島嶼集中分佈在浙、閩、粵三省及僅次於上述三省的遼寧、山東、台灣。我國島嶼面積一般不太大,百分之九十的島嶼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超過一百平方公里的島嶼僅有十個。
從七十年代開始,許多國家都發現海底有豐富的石油、有色金屬礦藏、海洋生物資源,怎樣劃定領海的邊界線,成為了國際關注的問題。各個國家歷經十餘年的「馬拉松式」談判後,《國際海洋公約》在一九八二年才獲得通過,在一九九四年開始生效。
在七十年代以前,國際法規定,每一個國家的管轄海域寬度為十二海里,有了國際海洋公約,大陸架可以擴大到二百海里的經濟專屬區。還有一部分超過了二百海里的大陸架,也可以列入經濟專屬區域。外國的漁船不能進入捕魚,有關海底的石油、有色金屬的礦藏,也屬於控制這個經濟專屬區的國家。
如此一來,相鄰國家的海洋邊界,就發生了重疊。一百五十個沿海國家出現了許多領海的糾紛。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海洋中,至少要劃定上百條海上邊界,而目前已經劃定完成的海洋邊界僅佔少數。各國為了在海島的主權,展開了爭奪,因為在茫茫大海中,只要擁有一個島嶼,鄰近二百海里的大陸架,就屬於本國,利益實在太大了。
如此一來,中國的東海大陸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大陸架,都受到了鄰國提出了領土和領海主權要求。大家都在先行掛號,企圖造成既成事實。中國最近幾年展開了大規模的海島和大陸架的勘探活動,掌握大量海底的地質資料,就是準備和鄰國討論海島和領海的歸屬問題。沒有大量的資料,在談判桌上,就不可能提出理據。海監船的建立,也是針對新的國際海洋法生效後的複雜局面。
中國鄰近的國家,相當狡猾,都是不願意與中國談判,而是單方面宣示主權,有些國家索性單方行動,在海島上殖民,或者建立行政單位。中國採取的辦法,就是定期派海監船隻,到這些海島附近巡邏,這等於廢除了對方的「主權宣稱」。如果對方採取拖字訣,中國也採取拖字訣,這樣有利於留待將來解決問題。因為,國際海洋法並沒有規定領海怎麼界定。一百多個國家都遇到同樣的難題,沒有辦法劃出領海的分界線,看來全世界都要拖下去。既然如此,中國不圖一時之快,不逞一時之強,不打無準備之戰;堅持維穩與維權相結合,既要穩妥有效地維護眼前的各項海洋權益,又要放眼未來,在處理當前的各種海洋糾紛或衝突時,一定要慎重地從長計議,不能因眼前事情的處理不當或任何看似微小的讓步而給將來的劃界談判留下隱患或不利的因素;努力地為將來的劃界談判做好充分的精神上、物質上和技術上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