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古代沐浴非等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王安石懶於沐浴。網上圖片

戴永夏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國都要舉行慶祝活動,推廣、普及衛生知識,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這說明衛生跟人類生活密切相關,講衛生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國人自古就有講衛生的傳統。而講衛生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沐浴。

國人自古重沐浴

 沐浴就是通常所說的洗澡,它是個人清潔衛生的重要手段。早在遠古時期,初民們就懂得到江河湖灣中去沐浴淨身。這種原始古樸的方法,既方便簡單,又經濟實用,很受人們歡迎,所以久傳不衰。直到今天,一些邊遠山區的農民,依舊把自然河灣當作理想的浴池。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沐浴更加重視。最晚到西周,沐浴已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禮俗,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其表現之一,就是沐浴有了時間上的規定。

 大約到秦漢時期,社會上已形成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洗澡的習俗。宋代葉廷珪的《海錄碎事.臣職.官僚》上說:「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就是說當時各級政府每五天放一天「休沐」假,讓官員們回家洗澡。有時,供職單位還發給胰子、澡豆等洗澡用品。直到唐代,才將官吏「五日一休沐」改為每十天休息、洗浴一次,叫做「休浣」。

 沐浴不但有假期,它也成為人們的行為規範。《禮記.內則》上就規定,做子女的要每隔五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澡,每三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頭。如果父母臉上髒了,要燒淘米水為父母洗乾淨;腳髒了,燒溫水為父母洗腳。如果接待來客,要滿足客人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的要求。主人請賓客吃飯時,客人不用拜謝,但要沐浴之後再進食,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此外,在古代,沐浴也是一些重要禮儀的組成部分。尤其在舉行重大祭祀前,與祭者必須先認真地沐浴淨身,以表示對神靈的尊敬。否則,就會褻瀆神靈,招致懲罰。晉代陳壽的《益都耆舊傳》上記有這樣一件事:有一年,漢武帝到甘泉宮祭祀,時任侍中的蜀人張寬隨同前往。一行人走到渭橋時,忽見橋下有個女人在洗澡。那女人的乳房足有七尺長,漢武帝看了感到十分驚訝,便派人前去詢問。那女人讓去問坐在後面第七輛車上的張寬。張寬說:「這女人是天星,主管祭祀。祭祀者如果身上不乾淨,他就會變成長乳女人出現。」顯然,因為漢武帝祭祀前沒能很好地沐浴,便觸犯了神靈,前來給他示警。從這個故事中,也可見沐浴的重要。

溫泉水滑洗凝脂

 在江河中沐浴,一般只能在夏季;燒水沐浴,費時費力費能源。古人從實踐中發現,有一種既經濟又實用且四季皆宜的沐浴方式,那就是溫泉浴。溫泉浴不但舒適衛生,而且還能治療疾病,所以深受人們歡迎。

 據史書記載,最早整修溫泉並在裡面沐浴的是秦始皇。他在統一中國、建都咸陽後,聽說驪山有溫泉,便在那裡廣修殿宇,砌石成池,賜名「驪山湯」,並把它當作自己的御洗之地,常來這裡沐浴。東漢的《辛氏三秦記》上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天,秦始皇到驪山洗溫泉浴,見泉邊坐著一位妙齡美女,頓生淫心,便走上前去調戲。美女被激怒了,張口向秦始皇吐了一口唾沫。秦始皇立刻感到疼痛難忍,身上生出毒瘡,流血流膿。他這才意識到是遇上了神女,忙向她賠禮求饒。神女見秦始皇誠心懺悔,便用溫泉水給他洗滌,他身上的毒瘡很快便治癒了。從此,驪山溫泉又被稱作「神女湯」。從這個傳說中,進一步說明溫泉浴具有神奇的療毒治病作用。當地百姓早就發現了這一秘密,所以來驪山洗溫泉的人絡繹不絕。

 溫泉浴最為盛行的是在唐代。因為皇帝重視,唐代驪山的溫泉空前繁榮。貞觀十八年(644),唐太宗在驪山建起「湯浴宮」;天寶六年(747),唐玄宗再行擴建,將泉池納入豪華的宮殿內,改稱「華清宮」。因為宮殿建在泉池之上,故又名「華清池」。華清池分為九龍湯、芙蓉池和一些附屬湯池。九龍湯專供唐玄宗使用;芙蓉池專供楊貴妃使用,後來亦稱「貴妃池」。這兩大湯池周圍,還有蓮花湯、海棠湯、星辰湯、太子湯、尚食湯等十六處湯池,供其他妃嬪使用。正如五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一書所言:「華清宮中除供奉兩湯外,而別更有長湯十六所,嬪御之類浴焉。」

 唐代皇帝從唐太宗開始,多數都喜歡溫泉浴,並留下不少軼事佳話和詠溫泉的詩篇。尤其唐玄宗李隆基,溫泉幾乎成了他尋歡作樂的「天堂」,每年十月,他都要攜楊貴妃到華清宮過冬,盡享溫泉之樂。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就形象地寫了他們在溫泉作樂的情景: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沐浴好惡各「千秋」

 歷史上,不管貴族還是平民,沐浴的好處都能得到公認。尤其是貴族,作為上層社會的代表,更需要整潔的儀容與其顯赫的威勢相匹配,因而對沐浴也更加喜愛。據《南史.梁本紀下》記載,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對沐浴就格外鍾愛,他專門撰寫了三卷《沐浴經》,大力倡導沐浴,這書可謂中國最早的沐浴專著。

 然而不同的人對待沐浴的態度也不相同。有人對它厭之避之,也有人對它嗜之成癖。如南朝濟陰冤句人卞彬,就很討厭洗澡。由於他「澡刷不謹,浣沐失時」,致使身上又髒又臭,生了很多虱子。儘管他被虱子咬得奇癢難受,但他仍不願沐浴,並聲稱他這樣既省事又省力,照舊可以安然無恙地生存下去。與卞彬相反,南朝齊人何佟之沐浴成癖。史書上說他一天之內,要洗十幾次澡。即使這樣,他仍覺得洗得還不夠。因此時人送給他一個外號叫「水淫」。

 類似上面的例子,在古代名人中也大有人在。如宋代大文學家王安石就懶於沐浴,《宋史》上說他「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曲洧舊聞》一書中也說「王荊公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衣服垢污,飲食粗」。由於長期不洗澡,不換衣,王安石身上生了不少虱子,致使上朝面見宋神宗時,虱子悄悄地從他衣領裡爬出來,一路蜿蜒地爬到鬍鬚上,他自己竟毫無察覺……而同是宋代大文學家的蘇東坡,卻很喜歡沐浴。有一次,他在公共浴池沐浴後,身心暢快,詩興大發,專門寫了兩首《如夢令》詞,記述他沐浴時的感受:

 水垢何曾相愛,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其一)

 自淨方能淨彼,我自汗流呵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其二)

 詞寫得詼諧幽默,妙趣橫生,寥寥幾筆,就把沐浴的動作及沐浴時的快樂心情活靈活現地寫了出來,讀了讓人忍俊不禁,也感受到沐浴般的痛快。

相關新聞
用「民族風」畫出民族風格的姚殿科 (圖)
姚殿科作品《苗族女郎》 (圖)
姚殿科作品《頂牛》 (圖)
姚殿科作品《出診》 (圖)
姚殿科作品《冬運》 (圖)
姚殿科作品《牧童短笛》 (圖)
姚殿科作品《苗娃》 (圖)
創作對談:為了甚麼而藝術? (圖)
曾志威作品 (圖)
視覺推介:動漫基地──《動漫都市》展覽 (圖)
視覺推介:西九空間——香港雕塑雙年展2012 (圖)
歷史與空間:古代沐浴非等閒 (圖)
人文世相:鱷魚的眼淚 (圖)
來鴻:一隻叫做「戲」的酒杯
亦有可聞:魚 腩 (圖)
詞話詩說:神奇化妝師
百家廊:女友時間 (圖)
翠袖 乾坤:為甚麼而吃
海闊天空:賞櫻自有櫻緣
琴台客聚:「午夜作家」夏飛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