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中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習中國:多收留學生 壯大軟實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社會輿論普遍認為多收留學生能壯大國家軟實力。圖為天津醫科大學留學生畢業禮。 資料圖片

——現代中國+全球化

 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在世界與中國共同享受經濟繁榮的同時,海外對來華留學的需求不斷增強。無論歐美等已發展國家或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都需要越多越多懂中國、懂漢語的國際專才。美日一直把吸引和培養外國留學生上升作為國家戰略,培養「親美」、「親日」人士,輸送自己的價值觀,影響各國精英階層。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期,培養來華留學生不但具有創造大量外匯的經濟效應,更具有提升國家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意義,因此必須引起國人的重視。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講師

作者簡介 葉淑蘭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與外交。出版英文學術專著《崛起中國的東亞地區政策:建構主義視角》和中文著作《北歐:這裡沒有窮人》。

春風化雨 意義重大

 吸引海外留學生對中國而言共有3大意義:

增外匯收入 創就業機會

 在中國,本科留學生的學費基本是中國本科生學費的約5倍,成本差別不大。北京教育新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謝以明表示,每個在北京的留學生每年平均消費5萬元人民幣。而據專家評估,每5萬元人民幣的商機約可增加4個工作機會。培養外國留學生有助於增加中國的外匯收入及創造就業機會。

提升國際化水平 建一流大學

 中國提出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般而言,國際化大學至少須有10%以上的國際學生,如哈佛大學的留學生比例佔20%、牛津大學為22.5%。目前,中國的來華留學生僅佔高校總人數的0.5%左右,與國際標準相差甚遠。

育國家領袖 銷文化實力

 留學生群體匯集各國的社會精英,部分曾在中國留學的人回國後成為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如哈薩克斯坦總理馬西莫夫、泰國公主詩琳通、埃塞俄比亞前任聯邦院議長穆拉圖等。加強對留學生的工作,對於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意義深遠。

小知識:來華留學生 韓國人最多

 根據中國教育部統計,從1990年到1997年,來華留學生人數年均遞增超過30%。至2001年,有關人數超過6萬人,首次與同期出國人數基本持平。2010年,在華學習的外國留學人員突破26萬人,分布在全國61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

 從洲際層面看,據2009年統計,來自亞洲的留學生人數佔首位,有161,605名,佔全年來華留學生總數的67.84%;歐洲為35,876人,佔15.06%;美洲為25,557人,佔10.73%。

 按國別層面看,來華留學生人數名列前三位的國家是韓國、美國、日本。據2009年統計,韓國有64,232人,美國有18,650人,日本有15,409人。

 從學歷層次看,據2009年統計,本科生有74,472人,碩士研究生有14,227人,博士研究生有4,751人,可見高學歷的留學人才較少。

銀彈政策 四出挖才

 中國留學生政策的推行重點如下:

招生範圍擴大 權力下放學校

 中國從上世紀的1950年開始提供獎學金,招收的來華留學生因為意識形態原因,開始主要集中在東歐國家。後來,進一步招收亞洲、非洲等友好國家的留學生。改革開放後,中國開始招收自費來華的留學生,並且對西方已發展國家的留學生開放。從1987年9月起,中國試行新的措施,把招收自費生的權力下放到學校。

建立電子系統 強化管理

 中國還加強對留學生工作的管理。2000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共同頒布《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2003年,教育部確立「擴大規模、提高層次、保證品質、規範管理」的來華留學生工作原則。2004年9月1日,全國啟用來華留學資訊管理系統。從2008年3月起,建立外國留學生新生學籍和學歷證書電子註冊系統,從而規範對留學生的工作管理。

政企設獎學金 吸優異生

 2008年,教育部等部門聯合提出《關於在「十一五」期間擴大中國政府獎學金規模的報告》,指出「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實施留學中國計劃」。政府決定大幅擴大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的規模,在2009年、2010年每年增加招收約3,000名留學生,鼓勵接受高層次的來華留學生。

 政府積極推動來華獎學金來源管道呈現多元化。除政府獎學金外,一些地方政府、高校、企業也設立一些來華留學生獎學金。如北京投入4,500萬元人民幣,上海投入2,500萬元人民幣,遼寧和浙江各投入500萬元人民幣。

辦留學展 施行雙語授課

 此外,政府和高校加強留學生政策的宣傳,如印尼、英國和意大利等先後舉辦留學中國教育展等活動,讓外界了解中國留學生政策。

 中國針對留學生的需求,對留學生開設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專業課程,並實行英語和漢語的共同授課方式,允許來華留學生在校外居住,增加他們接觸其他中國人的機會。

偏重短期利益 輕視長遠戰略

 雖然國家越來越重視培養來華留學生,但並沒有很好地挖掘留學生教育的經濟和政治的潛在價值。國家和高等院校沒有充分認識到,需要把留學生教育作為培養對華友好人士和提升國家軟實力的戰略意義。這容易導致在具體工作中出現經濟利益取向的短視,或者只是把留學生教育當成點綴。

生源國別單一 碩博生較少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的2006年各國接收外國學歷留學生的數目:美國有58萬人,英國有33萬人。2008年,中國的學歷留學生僅有8萬人,當中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者較少,只有1萬人。

 另外,來華留學生的整體層次不高,距離國際標準差距甚大。美國學歷層次留學生通常佔70%以上,中國僅佔35.8%。美國留學生的主體是研究生,而中國主體為本科生。大部分留學生來華只為學漢語,這反映中國教育整體水準不高、缺乏國際競爭力的現實。

 來華留學生80%來自亞洲,只能說是區域留學教育,生源國別單一,遠低過國際的教育標準。而且來華留學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的少數著名高校,西部地區的留學生人數非常少。

寬外嚴內 評審不公

 不少教師在培養來華留學生的教育理念上存有一定的偏差。部分老師對留學生的要求過鬆,出現對留學生與對本土生標準不一的現象。例如,同樣的課程,對中國學生實行閉卷考試,對留學生則實行開卷考試。這導致部分留學生不認真學習,在享受「特權」的同時,又看不起中國人自我貶低的行為。在教育方法上,中國教育偏向灌輸性教育,課堂缺乏質疑與互動,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語言方面,中國高校課堂採用中文授課,對中文程度不好的外國學生存在一定的難度。

難適應社會 學校支援弱

 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擁有與中國不同的文化背景。來華留學生不少具宗教信仰,在中國參加禮拜活動、適應飲食等方面存在困難。另外,他們對於中國普遍存在的交通擁擠、不排隊、說話大聲等現象也感到不適應。

 有關研究顯示,來華留學生在心理、社會文化和學術這3方面的適應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家人和朋友對緩解他們的心理適應問題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學校的支持作用並不顯著。

|結|語|

培養來華留學生,需要站在提升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高校與有關工作人員需要克服經濟利益取向的短視行為,而需要把吸引留學生當成是培養對華友好人士的長期過程。要贏得留學生對中國的尊重和友誼,需要國人自立自強,不斷提升國人自身的素質,增強中國高校的教育水準和國際競爭力。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解釋中國留學生政策的重點。

2. 參考上文,解釋來華留學生工作與國家軟實力的關係。

3. 你在何等程度認同「中國高校的國際化程度不高,減低海外生來華留學的意慾」這個說法?

4. 假設你是來華留學生,你會在哪些方面遇到適應問題?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5. 與美國比較,中國吸引和培養留學生的方式有何不足?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郝平:《解放思想、開拓創新 推動來華留學工作科學發展》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50/ 201005/87589.html

2. 《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2009》,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2010年7月

3. 蔣凱:《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瓶頸問題及解決措施》,《大學教育科學》,2010年第2期

相關新聞
學習中國:多收留學生 壯大軟實力 (2012-04-18) (圖)
概念圖:來華留學生 (2012-04-18) (圖)
崛起背後:舊日唯美是瞻 今朝還看中國 (2012-04-17) (圖)
人口老化:中國變老 後勁不繼? (2012-04-13) (圖)
概念圖:中國人口老齡化 (2012-04-13) (圖)
幼兒教育:入園難 學費貴 內地貧童怎辦? (2012-03-26) (圖)
概念圖:內地幼兒教育 (2012-03-26) (圖)
道德歪風:肉體誠可貴 賣淫價更高? (2012-03-23) (圖)
概念圖:賣淫合法化 (2012-03-23) (圖)
攜手向前:經濟一體化 兩地齊發展 (2012-03-19) (圖)
概念圖:香港與內地經濟一體化 (2012-03-19) (圖)
權力核心:人大權傾全國 俯身為民服務 (2012-03-16) (圖)
概念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012-03-16) (圖)
群眾互助:鬆綁NGO 百姓最有福 (2012-03-12) (圖)
概念圖:社會組織 (2012-03-12) (圖)
全國論政:賢達聚政協 共襄鴻圖計 (2012-03-09) (圖)
概念圖: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 (2012-03-09) (圖)
民工社福:人口流動高峰 積極完善社保 (2012-03-05) (圖)
毋忘國殤:扭曲史證 法理不容 (2012-03-02) (圖)
概念圖:南京大屠殺 (2012-03-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中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