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童書:Reading For Fun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因為2012第一屆台灣童書節,負責參與書展書目挑選的張淑瓊也受邀來了香港。這位在台灣「誠品」書店從事兒童市場企劃和童書採購超過10年的資深「童書專家」,仍在享受著童書世界裡溫暖而感性的故事,以及簡單又不失深刻的文字。20多年來,「閱讀」對於不同世代的小孩子們的意義正在改變,但她深信,閱讀一旦成為興趣,將會像呼吸不可缺少的空氣一樣伴隨終身,並改變我們對生活的知覺。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小島

 張淑瓊說起話來,軟軟的,柔柔的,有一種什麼都可以「慢慢來,不用擔心」的淡定。偶爾冒出來的語氣詞,讓她充滿了孩子氣。她從小對童書超級癡迷,本來是為了尋找中文童書創作的新空間,遠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念兒童文學和兒童心理,畢業後在當地圖書館的實習機會,從此進入童書出版行業。回國後,她一邊寫童書書評,一邊是選書者,成為台灣「誠品」書店最早打開童書銷售市場的始創人員。借淑瓊來港機會,記者請她分享童書出版經驗。

 

記者:您長期從事兒童的閱讀推廣,推廣工作的目的和難度是什麼?

張淑瓊:去年《天下》雜誌辦研討會,討論中就強調reading for fun,閱讀要能帶來樂趣。如果孩子們可以保持興趣,覺得閱讀是好玩的事情,那麼他們在任何地方和時間都會閱讀。這也是我們推廣的困難,怎樣讓閱讀既非常好玩,又沒太大的壓力。我們的目的是,閱讀是主動的,不是艱難的。

     這項工作的最大挑戰,是跟各樣的媒體爭閱讀的時間。電腦、智能手機、電視節目已經分割了小孩子的大量時間,如果在他們很早的時候沒有發現閱讀的興趣,就很容易被其他媒體吸引。要知道,當我們閱讀純文字的書本時,需要啟動很多的想像力。

 

記者:作為資深的職業選書人,這些年來看到的童書出版的變化是什麼?

張淑瓊:我是1994年、1995年投入童書出版業的,那個時候網絡剛剛開始。可以說,我在職業的前十年裡,接觸到的好童書的機會非常多,雖然它們的數量不多。現在的困難是,書的數量非常多,但好的不多。2000年後,我們常常選不到書。不光是台灣,海外童書發展也是這樣,好像大家都覺得做童書很容易。有時候,我回看以前的經典讀物,發現現在的人寫的真的沒有以前好。特別是中文創作,不少年輕作者的文字加了很多香料和味精,卻沒有能力把一個故事講得更好,這和他們的閱讀習慣也有關。

     另外,前輩的文字也會有時間差異。比如台灣作家黃春明老師的童書,文字就非常美,但城市的小孩子未必感受到他作品裡的鄉土氣息。所以,童書是需要挑選的,賣得好不一定寫得就很好。

 

記者:一般你們會從哪裡挑童書以保證書的質量?

張淑瓊:中文書的話,主要是台灣的年度得獎作品,比如「好書大家讀」、新聞局的中小學生課外讀物推薦、中時報的「開卷」好書獎等等,海外的話也是先看得獎作品。但是現在選書的難度普遍不高,因為市場會有趨勢,比如外國青少年文學現在全部是講吸血鬼、死亡的主題,都差不多。我們只能看看外文出版社寄來的書評作為參考,或者看它賣出了幾國版權。

 

記者:您在2008年時曾寫過一篇該年台灣童書出版的年度報告,在報告裡,您用「寒冷」來形容當時業界的處境。現在台灣童書出版的境況怎樣?

張淑瓊:如果記得沒錯的話,我那時主要針對的是圖畫書的出版。台灣從1989年以後,圖畫書開始慢慢地穩定向上,但到了2004年,圖畫書一下子達到了飽和。畢竟和中國內地相比,台灣的市場是很小的,加上近幾年台灣的出生人口比率很低,這中間真正買童書的人更少。大家愈賣愈辛苦,競爭激烈,2009年最慘,圖畫書一路下滑,很多書都賣不完。

     可是,最近台灣又比較好了,新的一批孩子上來了,又有新的需求。

 

記者:您在那篇報告裡,提到了一家台灣最有歷史的童書出版社東方出版社的搬遷事件,這是否是童書出版的一個信號?

張淑瓊:東方出版社的案例很值得討論。你去看他們的網站:www.1945.com.tw,就可以知道他們成立於1945年,是台灣第一家私營出版社。創辦人之一游彌堅先生是當時台北市市長,他和其他幾個朋友集資成立了出版社。在早期,我們要找童書,都會去找東方出版的。他們曾請了很多成人書作家來改寫經典名著,比如童書版《三國演義》、《西遊記》,還有很多西洋古典文學、偵探文學。其實他們並不是經營不下去,而是經營者不想經營了。我覺得很可惜,也很疑惑。

     我寫文章的時候,他們有一條青少年文學線剛剛起步,卻突然要吹熄燈號,我有點生氣。

     今年,東方出版社就完全賣給別人,很可惜。不過,現在也有些出版社越走越好,他們找到想走的路,營業額和出版類型愈來愈多。

書店的堅持

記者:「誠品」是台灣書店的品牌,年底也將在香港開張,童書這一塊一直是「誠品」的特色,目前面臨的壓力是什麼?在童書採購上有怎樣的標準?

張淑瓊:所有的實體書店面臨的壓力應該都是來自網絡書店。但「誠品」在童書、圖畫書上有自己的堅持。有一陣在台灣出現過「99塊」書,因為價格便宜,出得快,很容易賣。這些書價格很漂亮,但在故事性和質量上都不太好。但你知道,在生意不好的時候,書店很容易搖擺。而一些很好的書,則需要通過很多解釋和介紹才可以讓大家了解和接受。我在「誠品」的教育訓練部,就花了很大力氣說服我的同事們,讓這些99塊書從進門的書架正面移放到書架後面。我負責採購,就說服採購同事在這些書的數量上減少一點,再想辦法讓正面擺放的書賣出去。當然,這給我們的銷售部同事也帶來很大壓力。

 

記者:但書店還是會受市場很大的影響,您怎樣去平衡?

張淑瓊:這個很難避免,網絡訊息傳遞很快,進入了沒有專家的時代。「誠品」畢竟是一個商業機構,只能照著商業機制的操作方式來。但相對於成人書,「誠品」對童書的採購的空間可以比較有主張。比如,「誠品」排行榜前50名,可能和別家的榜單相似度有30名,那剩下20名就是我們發揮的空間。當然,也許幾年以後,我們只有10本的空間,甚至更少。這是個趨勢,個人沒有辦法抵擋,也沒有必要。

     我們唯一堅持的是,有沒有好的書是漏掉了,再想辦法撿回來。比如,「誠品」有時會做特別的書展,把自己的想法爭取回來。

 

記者:我們注意到現在中文童書市場上,出現了「橋樑書」的概念,這個概念怎麼來的?

張淑瓊:這是「誠品」第一個想出來的。當時我們發現國外有一類書很長銷,但在台灣賣不動。家長看這些書很薄,圖多字少,還賣那麼貴。後來我們做研究,發現小孩子從圖畫書到文字書的閱讀需要輔助書,讓他們的閱讀能力慢慢過渡。「橋樑書」的概念,就是針對孩子在成長中不同的需要而選擇相應的書籍。通常這些書都不會很厚,不會給小孩子壓力,也讓他們享受閱讀的成就感和快樂。

相關新聞
童書:Reading For Fun (2012-05-02) (圖)
每月一薦:中國尖子的內心世界 (2012-05-02) (圖)
要刊書事:Time《時代週刊》 23/04: (2012-05-02) (圖)
要刊書事:Newsweek《新聞週刊》23/04: (2012-05-02) (圖)
要刊書事:The Guardian《衛報》27/04: (2012-05-02)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28/04: (2012-05-02) (圖)
《落腳城市》:進城後 我們如何落地生根? (2012-04-30) (圖)
書評:為了你,更為了陳可辛。─陳可辛《自己的路》 (2012-04-30) (圖)
書介:鄧小平時代 (2012-04-30) (圖)
書介:冰與火之歌第二部:烽火危城 (2012-04-30) (圖)
書介:百歲老人蹺家去 (2012-04-30) (圖)
書介:Reuters Our World Now 5 (2012-04-30) (圖)
書介: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 (2012-04-30) (圖)
簡訊:錢學森之子錢永剛:中國也有像亞里士多德一樣的大學者 (2012-04-30)
徵稿啟事 (2012-04-30)
要刊書事: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 14/04-20/04: (2012-04-25) (圖)
要刊書事:The Guardian《衛報》18/04: (2012-04-25)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20/04: (2012-04-25) (圖)
要刊書事:Newsweek《新聞周刊》 16/04: (2012-04-25) (圖)
N城記:上海/北京•少談主義 (2012-04-2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