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作對談:《現代著名中國藝術家》齊聚香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曾海文,無題之十六—雙聯

今年Art HK有一個傳統色彩頗為濃厚的展覽,如果對中國現代藝術名家有興趣,便萬萬不可錯過。《現代著名中國藝術家》匯聚了趙無極、朱德群、趙春翔、丁雄泉及朱銘等八位在內地有很高聲望的藝術家,與香港觀眾分享他們的創作精品。今次我們便與藝倡畫廊主持人之一金昌玲小姐(Daphne King)進行對談,由她帶我們深入了解這次由藝倡打造的精彩展覽。

您策劃這次展覽的思路是怎樣的?

金:這八位藝術家的作品是藝倡代理了很久。我們自1993年率先於香港展出趙無極布本及紙本作品,是香港首間代理趙無極作品的畫廊。另外,1985年也為趙春翔舉行了首次個展,1986年為丁雄泉舉行首次個展,今次藝倡畫廊於Art HK舉行《現代著名中國藝術家》的八位藝術家,其中六位大師都名噪寰宇,除朱銘是台灣雕塑家外,其餘五位均來自中國內地,他們都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首批負笈海外鑽研畫藝的中國畫家,其後則因種種原因一直旅居外地。他們的作品扎根中國傳統,卻又深受西方影響,因而形成別具一幟的畫風。至於同場展出的上海政治波普藝術的領軍人物余友涵及李山的早期抽象油畫,市面難得一見,也藉著這次的Art Fair讓更多收藏家欣賞。Art HK在香港已舉行了多年,是國際藝壇上一項重要的活動,所以我們亦希望藉此八位現代著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反映Art fair的重要性。

八位藝術家的作品所帶來的組合,會碰撞出怎樣的驚喜?

金:其實在2009年的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中,我們亦展出過趙無極、朱德群、趙春翔、丁雄泉及朱銘的作品,所以今次不算新突破,但今次在Art HK再展出,也是因為現時有更多的收藏家認識到這八位藝術家,正是時機成熟時。

在Art HK中呈現這樣一組展覽,有著怎樣的意義?

金:其實我不認為今次的展品屬於傳統的中國水墨畫,雖然他們都曾經接受傳統中國水墨畫的教育,但到西方國家留學後,深受西方藝術的影響,作品風格中西合璧,各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趙無極(1921年北京生)與朱德群(1920年江蘇生),現時雙雙旅居法國,早年同為現代中國畫先鋒畫家林風眠(1900-1991)的學生。1935年,兩人入讀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就此奠下雄健的中國水墨根基。1948及1955年,兩人先後前赴巴黎,在西方藝術的濃厚氛圍中,成為抒情抽象油畫的代表人物。

華裔法國畫家曾海文(1927年福建生、1991年巴黎卒),1948年赴巴黎,入讀巴黎美術學院(l’Ecole des Beaux Arts),與趙無極、朱德群分屬同窗。由於少時勤習書法有功,曾海文的抽象水墨及水彩風景畫,柔美出塵,卻又筆力雄奇,曾多次於歐洲、加拿大、美國等地展出。自1991年身故以來,曾海文在亞洲名聲日隆。

趙春翔(1910年河南生、1991年台灣卒)與丁雄泉(1929年無錫生、2010年紐約卒)畢生長居紐約創作,作品一方面富於宣紙水墨的流麗,另一方面則大膽起用艷麗的壓克力顏料,可謂中西合璧。兩人也如趙無極與朱德群一般,早年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隨林風眠習畫。丁雄泉更於1948年一度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修讀,後於1958年,與趙春翔各自前赴紐約。

朱銘(1938年台灣苗栗生,現居台灣),是知名雕塑家,多年前因柔中帶剛的《太極》系列而蜚聲國際。1958年,朱銘踏足社會,從事工藝,後於1968年,拜於台灣雕塑家楊英風(1926-1997)門下。1974年,開始以天人合一的太極為創作題材。1999年,於台灣建立朱銘美術館,展出作品。

余友涵(1943年上海生),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極簡運動的代表人物,自此一直在中國前衛藝壇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70年,余友涵畢業於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自1973年起,一直任教於上海工藝美術學校,早年以政治波普繪畫《毛澤東》系列聲名鵲起。八十年代,趙無極的作品於杭州展出,波士頓美術館亦於1985年於中國展出抽象繪畫,讓余友涵深受啟發,遂於其後六年間,致力創作《圓》系列,以求將中國哲學思想與西方抽象藝術共冶一爐。

李山(1942年黑龍江生,現居上海),以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胭脂帝國」及九十年代的「政治波普」繪畫聞名中外,但早期作品卻難得一見。這次展出的作品則正好來自他早年的《初始》系列(始於1976年),旨在歌頌華北風貌與簡樸農村生活。系列中的作品,與盧梭(Douanier Rousseau)、畢卡索等原始主義與表現主義兩相呼應,足見作者熱愛黑龍江遊牧民族等古老文明。 ■文:Jasmine

相關新聞
隨緣轉化:《節奏與調子》中的詩與石 (2012-05-08) (圖)
《節奏與調子》 (2012-05-08) (圖)
《詩。石》 局部 (2012-05-08) (圖)
展覽《節奏與調子》 (2012-05-08) (圖)
創作對談:《現代著名中國藝術家》齊聚香江 (2012-05-08) (圖)
《現代著名中國藝術家》 (2012-05-08) (圖)
李山—《初始之四》 (2012-05-08) (圖)
朱銘,太極系列—起式 (2012-05-08) (圖)
活動推薦:歌劇:卡門 (2012-05-04) (圖)
活動推薦:巴他巴斯與室伏鴻:人馬的沉思 (2012-05-04) (圖)
敢觀舞台:《佔領凸手辦》佔領虛空的中心? (2012-05-04)
結構性反諷與敘事的瓦解 (2012-05-04) (圖)
「過日子」看中國百姓的生活變化 (2012-05-01) (圖)
《過日子》王身敦攝影個展 (2012-05-01)
視覺推介:谷歌「Art Project藝術計劃」登陸香港 (2012-05-01) (圖)
創作對談.「港澳雙拼藝術展」完結篇:三種主題的碰撞 (2012-05-01) (圖)
快樂的「愛樂者」 嚴謹的技巧 歡快的音樂 (2012-04-27) (圖)
香港大會堂50周年:舊大會堂「死於非命」 (2012-04-27) (圖)
過去與將來的相互滲透——秦沖與他的《Interplay》 (2012-04-24) (圖)
《Interplay》——秦沖個人藝術作品展 (2012-04-2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