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地監局新執業通告,規定日後以實用面積為主要計算樓價,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新措施可讓市民更公平去比較不同住宅物業的售價,減少人為「作大」單位面積,令市民買貴樓。不過,被這次條例監管的代理業界,則批評新措施會令市場資訊混亂,增加營運成本等。
有代理指出,採用實用面積計算呎價後,一些實用率低的屋苑將會相當吃虧,因為單位面積「原形畢露」,以實用面積計的呎價會相當「得人驚」,其吸引力會比實用率高的屋苑大大降低,或令這些物業「貶值」。但潘永祥認為,以往買家於購買物業時,往往會將「實用率」計算入樓價內,實用與否早已於樓價內有所反映,不認同會影響業主利益。潘永祥又指,業界一開始可能會有不適應,但長遠則看不到在適應上有任何難度。
代理:將增加營運成本
而代理業界反應則普遍負面。美聯集團陳坤興直指當局不應於現行制度上「畫蛇添足」,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又認為新執業通告應詳細諮詢,又建議面積表述應「雙軌並行」,方便置業人士參考及比較。利嘉閣總裁廖偉強則認為新措施會增加營運成本,指現時差估署提供約250萬個地址紀錄供查詢,當中代理較常涉足到的私宅類別約110萬戶,以此推算,單是更新這110萬戶的資訊,涉資就近1,000萬元,再加上內部人手增加、電腦軟件更新、重印物業宣傳單張及內部文件等,營運成本增加將以逾千萬元計。
不過,差估署昨以電郵回覆查詢時,不認為現時查詢收費9元對地產代理經營成本有太大影響,強調收費是根據「收回成本,用者自付」的原則訂定。差估署發言人又列出數據:「以2011年為例,全年的二手住宅物業總成交金額為3,116億元,而地產代理業界使用『物業資訊網』所花的總費用約120萬元,粗略估計為業界總佣金收入之0.02%。」以此證明查詢費用對業界影響輕微。
更改電腦程式僅一次性
事實上,地監局亦承認,業界日後可能因更改電腦程式而增加成本,該等成本將會是無可避免但是一次性的。原因是當日後劃一採用實用面積的一手住宅物業流入二手市場時,有關程式亦必然需要更改。
地產代理聯會主席郭德亮支持新執業通告,但認為政府要先做好配套,建議差估署考慮實用面積資料印刷於差餉單,讓買家對單位面積資料一目了然,亦可加快市民適應新的樓價計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