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小宋(右)指兩地生分開上課的安排影響溝通。
赴港讀書,文憑更有含金量,未來出國深造更便利,以及可以認識國際性都市開闊視野,成為諸多學子赴港的幾大原因。碩士一年讀下來,Shelly的粵語在進步,但和香港本地生的交流卻寥寥無幾。「每個人生活節奏都很快,各自忙碌,不像內地高校很注重同學之間的交流。即使聚在一起,本地生講個笑話,我們往往不知道笑點在哪裡。而我們談論一些諸如女記者坐火車十幾個小時去採訪等容易引起內地生共鳴的話題,本地生卻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時常會遇到無話題可聊的情況。」
同鄉背景相似較易溝通
畢業於港中大的小宋也有著同樣的感慨,內地學生擁有相似的背景,社會閱歷相近,同鄉人的情感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所以相聚交流比較多。但與本地生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彼此的興趣點也迥異,沒有共同的話題,很難進行深入的交談。在小宋看來,本地生和內地生在生活習慣上有明顯差異,很容易各自形成小圈子。「內地生湊在一起學習,本地生湊在一起搞各種社團活動。」
據小宋介紹,港中大「修課式」碩士課程基本是港生和內地生各一半,雖然有自主選擇課程的自由,但為了配合部分在職本地生的時間安排,學校幾乎是自動的將內地生扎堆白天課程,本地生集中晚上課程。這樣一來與香港同學的交流時間就更加少了,「制度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對兩地學生的溝通交流造成一定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