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錦濤在香港回歸10周年時到馬鞍山錦豐苑看望居民。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中聯辦主任彭清華今年3月6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時以《深化兩地交流 實現共同發展》為題發言,介紹了中央對港的一系列支持措施,以及雙方在交流合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他表示,回歸15年來,香港與內地在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密切,對兩地經貿和社會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央政府先後出台了CEPA及其8個補充協議、自由行、香港與粵京滬三大區域合作機制、《粵港合作框架協議》、跨境大型基建項目、支持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等一大批挺港措施。
彭清華又說,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港澳單列成章,去年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期間,公布了六個方面36項政策措施,極大地消除了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中的制度性障礙,明確了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大局中的定位,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港資推動內地經濟
他同時指出,香港為國家發展作出了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2011年底,香港在內地的直接投資項目累計30多萬個,比1997年增長近一倍;內地實際使用港資累計4,662億美元,比1997年增長近三倍。在內地就業的港人有17萬多,在內地登記註冊的港資法人企業超過11萬家。香港製造業整體北移,不僅對內地省份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起到了助推作用,也極大地拓展了香港自身的發展空間,促進了香港經濟轉型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提升。
彭清華表示,兩地交流合作正由過去以投資、經貿為主,向經貿、文化、社會、民生合作及人才交流寬領域、全方位拓展。比如,國家科技部已在香港設立了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香港有35名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不久前在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香港就有14名科學家和7個項目榜上有名。現在在香港高校就讀的內地學生和在內地高校學習的香港學生各有1萬多人,香港還有1萬多名跨境學童。從今年開始,內地63所院校將憑香港文憑考試成績免試招收3,000多名香港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