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內地金融學家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當前香港的許多經濟問題,很大程度上都與香港幾十年不變的聯繫匯率制度有關,但是討論脫u時機的選擇,非常重要。人民幣國際化、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均為港幣向人民幣靠攏製造必要的條件,不過目前人民幣尚難以支持港元聯繫匯率。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香港作為一個細小城市經濟體,聯繫匯率制度有它的優越性,比如穩定市場預期、減少匯率風險、有利於金融市場穩定等,但現在的缺陷超過了優越性。
易憲容:缺陷超過優越性
他舉例稱,1998年8月,人民幣與港元的比價是100比128,而現在比價則降至100比80。也就是說,港元兌人民幣貶值50%以上;與澳大利亞和加元等貨幣相比,港元的貶值幅度更大。香港的多數產品靠進口,港幣嚴重貶值造成物價上漲。此外,港元對美元匯率穩定,對外圍貨幣跟隨美元波動。例如亞洲金融危機令港元高估,調整就以出口價格降低、房地產價格長時間和大幅度下跌、工資下降、失業增加、通貨緊縮和結構性財政赤字等來進行;本次金融危機後港元低估,調整就以房地產價格出現泡沫風險和通貨膨脹升溫等來進行。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李健指出,缺乏彈性既是聯繫匯率的優勢,也是它的弱點。每當香港外部及內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聯繫匯率制度便會承受壓力。當香港經濟面對逆境時,表現為脫u貶值壓力;當香港經濟面對好景、資金持續和大量流入時,表現為脫u升值壓力。
李健:貨幣政策受掣肘
李健還指出,港元跟美元掛u,意味著香港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 把它外判給美聯儲,當香港和美國的經濟周期不同步時,就會引發問題。例如在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港本來需要減息以應付經濟困局,而美國在1999年和2000年持續加息,香港被迫跟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後,香港出現大量資金流入和房地產泡沫隱憂,本來需要加息,但在美國實行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之下,香港利率被迫維持在歷史性低水平,進一步刺激了泡沫風險。
另外,政府除缺乏調控經濟的貨幣政策手段外,由於聯繫匯率對政府財政的高要求,政府不能輕言發債,不僅港元債市的發展因此滯後,政府調控經濟的財政政策手段也受掣肘。
選擇脫u時機最重要
李健同時指出,人民幣,應是港幣聯繫匯率的自然替代大貨幣。但人民幣目前在資本項目下仍缺乏基本的可兌換性,暫時無法支持資金自由流通的香港的貨幣。另外,貨幣掛u一向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在脫u的時機選擇上,涉及政治、經濟、市場、社會等諸多因素,時機選擇非常重要。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