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的成長和學習階段會遇上要選擇、做決定的一刻。當你思前想後,最終做了決定,亦相信自己的選擇最正確,往往卻會因為後來遇上種種困難而信心動搖,反問自己做決定時是否過分草率、沒有經過客觀分析和細心思量,繼而變得沮喪,覺得自己做了一個人生最錯的決定。
相信很多考生在預備考試、忙於溫習的時候,思緒會變得混亂,經常檢討自己有沒有選錯科。他們會對自己說:「若果不選這科,相信現在不會溫習得這般辛苦,究竟我有沒有選錯科呢?」
最近在一社交平台,看見一位修讀健康學的學生在預備考試的溫習周寫下這樣的留言:「一直,身邊的人都覺得我適合當社工多過護士。我發現我甚麼都不是,甚麼都做不了……」
而她的朋友有以下回應:「老老實實,我都覺得你適合做社工。」
考慮選科 興趣為先
到底誰最了解自己?或許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助了解一些自己一直沒有留意,或者遺忘了的考慮因素。不過在做決定時,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最明白自己想得到甚麼、能夠做到甚麼。在選科的抉擇上,很多學生會把興趣和喜好排在做決定的第一位。無可否認,這點其實非常重要,如果你對選擇沒有任何興趣,很難叫自己努力去做多一點點。假若你不愛音樂,我也很難叫你與鋼琴為伴,為將來做一個出色的鋼琴演奏家而努力苦練;假若你不愛榴槤的味道,我也很難叫你愛上各式各樣用榴槤做出來的美食。
配合能力 再作抉擇
除了要考慮興趣和喜好外,同時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跟選擇配合得來。倘若你的夢想是要做一位濟世為懷的醫生,但對理科一竅不通,你相信自己能勝任嗎?倘若你的夢想是做一名空中服務員,但你有嚴重的暈機浪問題,你相信自己還能勝任嗎?其實,當要做決定時,可先宏觀一點地觀察後再作抉擇。一旦經過細心思量,做了決定後,就別再懷疑,亦不要自責做錯了決定。路途可能比想像中崎嶇,目標或較想像中遙遠,但只要以宏觀角度細看,向著目標進發便是了。
對於上文提及那位健康學學生灰心喪志寫下的留言,我有以下回應:「請不要這樣說,試想想,其實社工和護士在職責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這證明你走對了方向。還記得在課堂學過的治療學溝通技巧嗎?難道這種技巧只適用於護士和病人的溝通,不可將它靈活運用嗎?讓我跟你分享一下,在求學時期,我的親朋好友均有推測我將來的職業,他們的猜測分別是護士、社工和教師。細心想想,這3種職業不是有很多共通點嗎?到現在,我仍然相信自己沒有走錯方向。你也是啊!不要灰心!互勉!」 ■理大香港專上學院講師 陳惠蓮
網址:www.hkcc-polyu.edu.hk
逢周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