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毅夫回國後首次在北大演講。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我回來了。」22日下午,剛剛卸下世界銀行副行長職務的內地經濟學家林毅夫亮相北京大學朗潤校友大講堂,參加校友為他舉行的歡迎會,未來他也將留在北大任教。林毅夫作出回國後首次公開演講,他認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並繼續維持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高速增長,2030年中國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兩倍,人均收入也達美國一半。
據《北京晨報》報道,一上講台,林毅夫便大聲地向所有人宣告:「我回來了。」他表示,他回來實現四年前離開北大時的承諾,就是「世行工作完畢後馬上回來」。
林毅夫在演講中談到,目前在全球面臨經濟危機之際,中國一直保持持續的經濟增長。而中國內部出現新狀況,從2011年開始連續5個季度經濟增長下滑,有人質疑中國經濟是否會出現「硬著陸」。但林毅夫認為,不管外界的經濟情況如何,中國靠自己完全有可能繼續維持相對高速的增長。
看好基建能源投資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不一樣,從產業角度來看,即使我們的出口有問題,我們的交通、基礎設施等還有改善的空間,能源、社會領域還有很多投資的機會。此外,目前政府公共負債所佔比重40%左右,在全世界屬於低水平,而且民間還有很多資金積累可以啟動投資。所以,可以用這麼多公共的財政政策作為槓桿來啟動民間的儲蓄,因此中國絕對有能力避免硬著陸,取得經濟軟著陸。」
林毅夫指出,中國政府可以審時度勢,根據國際國內經濟的需要微調政策,必要的時候可以啟動新一輪積極財政政策,來維持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如果中國在未來的20年,能持續保持年8%的經濟增長率,到2030年時,中國人均收入將能達到美國的50%,按照人口比例換算,屆時中國GDP將達到美國的2倍。到時候,中國GDP也將佔全世界的25%。按照通常比例,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也將能夠達到100至150家。」林毅夫說。
完善市場 遏分配不均
雖然看好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前景,但林毅夫也指出了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其中包括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問題。林毅夫認為,分配不均原因相當大程度是因為很多體制性問題改革還不到位。下一步,在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完善市場制度,達到公平和效率的統一。在由市場進行一次分配後,政府進行二次分配調節,更多地關注鰥寡孤獨,對由改制等因素導致的臨時性失業人員給予適當補助。
林毅夫稱要用嬰兒的眼睛看待未來:「因為嬰兒的眼睛是不受任何過去思維影響和污染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看清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