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民建聯荃灣區議員陳恒鑌(中)指出,政府就人口老化問題缺乏長遠及宏觀策略,故向政府提出3大方向共28項建議,改善長者生活。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吳建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吳建邦)本港人口日趨老化,去年65歲或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目13.3%,至2033年更升至27%。民建聯的研究發現,有8.9%受訪長者認為自己是家中負擔,分別有19.8%及38.8%認為自己既「無人理」,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促請港府弘揚中國傳統儒家孝道文化,著手改善長者晚年經濟生活,改變視長者為「負累」的看法。
民建聯於去年5月至9月,就長者地位、家居安全、社區無障礙設施、回鄉安享晚年及對退休後閒暇生活的看法等,進行5次電話調查,訪問近4,000名長者。在長者地位調查中,成功訪問729名60歲或以上的長者,發現有19.8%認為自己「無人理」;有8.9%受訪長者更認為自己是家中負擔;另有38.8%長者則表示自己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
長者退休後的經濟收入來源,民建聯又訪問508名長者,有36.6%退休後的收入是來自子女或親友;32.3%則來自積蓄或退休金;並有18.9%是來自政府高齡津貼或綜援等。
近兩成靠生果金綜援生活
至於在退休生活狀況方面,民建聯又調查1,102名長者,有11.2%在過去1個月沒有和親友及鄰居聚會,反映有部分長者的家庭及鄰舍關係並不理想。
民建聯荃灣區議員陳恒鑌表示,長者認為自己是家庭的包袱,是源於本港敬老文化不足,而長者在退休後因沒有收入,在經濟上面對壓力,遂萌生負累的感覺。他指出,港府應向市民灌輸中國傳統的儒家孝道文化,並推出退休保障養老金,將可大幅改善長者的經濟狀況,讓長者可以真正安老,有助改變長者的看法。
倡設養老金高齡津貼加倍
陳恒鑌表示,民建聯倡議「退休保障養老金」,以個人為申請單位,分級向65歲或以上長者發放援助,以2012年高齡津貼為參考,第1級在毋須審查下可領取1,090元;經過資產申報和資產審查後,可分別領取雙倍或以上的津貼額,料每年政府開支155億元。他又表示,民建聯已向政府提出28項建議,包括設立長者就業基金、為長者提供免費身體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