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由於科技發達,醫療水平提高,加上六十多年沒有大戰爭,人類的壽命有所延長。
解放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約五十歲,現在已經延長至七十多歲。日本和香港更是長壽的國家和地區,平均壽命在八十歲左右。
所以,一般以六十歲為退休年齡,其實頗為不合時宜。但因為要照顧青年人的就業,延長退休年齡會減少了年輕人的上位機會。這個問題如何斟酌,正像內地計劃生育限制只生一個的政策,也衍生了許多社會問題一樣。所以,人口問題,的確是當今一個重大問題,需要設立專業部門加以研究。
我在許多公開場合經常說,六十歲以後劃為老年,於情於理均有所不合,應該重新有個正確的劃分。
我說,人的年齡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二十歲前是少年兒童、二十到四十歲是青年,四十到六十是壯年,六十至八十是「大年」,八十後才是老年。這個少、青、壯、大、老的劃分,是根據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而來。如果覺得「大年」的「大」字有點不貼切,也可以改為「中年」,六十至八十歲,應該是一個人的精力旺盛、經驗豐富的時刻。作為政治領導人、作為企業的老大、作為大學的資深教授,正是在這一個年齡階段。把六十至八十這個年齡階段,列為退休的老人,是社會的損失。
當然,作為基層幹部,作為中小學教師,作為科技研究的骨幹,這個「大年」,略為偏大。所以,對於各行各業,則不可一刀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劃分。
內地對幹部的年齡劃分,大多採取一刀切的辦法,中低層幹部到了五十七八歲,便不再提拔了。高級幹部,也分六十及六十五兩個退休層次。好處是避免了「終身制」,使有的人霸著位子不願放的、受到年齡槓槓的制約,無法戀棧。但有的精幹的人才也因此埋沒了。
許多人事都受到年齡的制約,沒有終身制,好處還是大過壞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