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琿正展示大氣質量監測系統3D圖。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林玨瑩 攝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林玨瑩)水污染會隨江河或大海流動而擴散,實況難以掌握,為了有效監控情況,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首度聯同澳門大學、內地院校如中山大學及廣東省海洋局等不同單位,合作建立「粵港澳水質水量遙感監測系統」。計劃今年5月啟動以來,分別獲內地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撥款逾千萬元及800萬元資助。項目為期2年,專家希望系統數據可成為政府監測水污染依據,從而制訂合作性水污染治理方案。
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專業顧問彭奕彰表示,上述「水質水量遙感監測系統」主要通過傳感器收集到的資料、衛星遙感科學及實地地理數據,實時監測粵港澳三地水污染情況。專家可根據3D衛星圖推測污染源頭,監控及預測水污染流向供三地政府使用,作為制訂共同環境決策基礎。
彭奕彰表示,珠三角地區水污染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故內地、香港及澳門三地對「水質水量遙感監測系統」研究均作出大力支持,內地政府共投入逾千萬元,香港特區政府也於研究發展方面提供800萬元。
顧問:或每天更新數據
彭奕彰補充指,遙感監測系統需要部分政府部門數據支援,故香港環保署、廣東省科技局等部門,將提供實時水質水量數據,並確保每天、甚至每小時更新系統內數據,令監測系統更準確。
測空污系統 已申研究費
除了進行水污染監控研究外,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近年利用衛星遙感科學與虛擬地理環境技術,為粵港澳空氣污染進行監測。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琿表示,中大專家在過去2年初步完成用於大氣污染模擬與分析的「協同虛擬地理環境系統」。項目得到內地政府100萬元及香港特區政府97萬元資助。他表示,該計劃已向香港政府申請第二期研究經費,預期要2年完成,還需約200萬元資助。這階段研究重點是監測道路上汽車排放廢氣,從而結合「點源」及「線源」監測,提高精確度。
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陳旻表示,該系統由中大、內地的中山大學及華南理工大學共同合作,主要聚焦大城市級別大氣污染情況,監測廣東境內3,000個煙囪氣體排放量及香港公路廢氣排放量,製作大氣監測3D圖。林琿表示,上述監控平台有望一至兩年內投入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