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種有機滋味與人情生活——《鄉間小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最近在小書店裡,一本叫做《鄉間小路》的刊物吸引著讀者的目光。A4大小的開本,封面以版畫、蠟筆或毛筆等帶著溫度的筆觸畫下了農婦、採茶人的身影,或是洋蔥、胡蘿蔔等農作物的形態,讓人忍不住就拿起來翻看。這一本原來以「農業生活誌」為精神的雜誌,聽起來或許很生硬,但實際閱讀,會發現這是一本從裡到外,以柔軟的滋味串連起土地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刊物。 ■文:劉佳旻

改版:跨越時代的轉變

 看著現在有著細膩筆觸插畫作為封面的《鄉間小路》,其實讓人很難聯想到這是一本已經有廿年歷史的雜誌;它的前身是極具專業性的《農業周刊》。發行這本刊物的豐年社早期是由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創辦,創辦經費來自美援資金。後來中美斷交後,豐年社從由農復會改編制而成的農委會獨立出去成為農業專業出版社。早期《農業周刊》是宣導農業技術知識、以農民為主的刊物,然而在1990年代開始,隨著台灣社會的產業轉型、農業技術更新,這本刊物便以《鄉間小路》這個對讀者來說相對親切的名字,以半月刊的形態重新出發,而後又改成月刊。

 主編這本刊物的沈岱樺說,原本《鄉間小路》的內容,因為目標群眾是一般消費大眾,因此主要以農產食材為主,將這項食材「從產地到餐桌」的各環節為面向來介紹。不過在2010年底之前,《鄉間小路》就像是老式的農業刊物那樣,以農產品特寫照作為封面,亮面的銅版紙印刷,在風格上傳統而老派。

 直到2010年底,積極尋求風格轉變的《鄉間小路》找來當時不到30歲的沈岱樺來主編這本刊物,這本刊物才開始真正走向年輕化與風格化。沈岱樺笑說,當時的自己其實完全沒有編輯經驗,只能先依循雜誌原來的結構,首先試著在視覺上作變化;於是她找來都十分年輕的藝術家吳耿禎與插畫家王春子,先後幫《鄉間小路》換衣裝;吳耿禎以眾人熟知的剪紙藝術為正式改版的《鄉間小路》首期作封面,而後王春子接下美術設計的任務,讓整本刊物重新有了貼近讀者的手感。

 從視覺開始改版,沈岱樺也說,其實這也跟《鄉間小路》最早第一期的美術設計是台灣知名藝術家楊英風有關。她說楊英風擔任美術設計的時期,經常與編輯一起出去採訪,並且將所見所聞以版畫或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他所設計的封面也多半呈現了當時台灣社會農民的各種生活樣貌。

生活滋味的源頭

 談到為什麼會進入豐年社,沈岱樺笑說,這其實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由於研究所時期寫了與飲食有關的論文,開始關注食材議題,食材追溯到源頭就是農業,於是在論文寫完畢業後,便希望可以投入與農業相關的工作。「《鄉間小路》是我唯一投的出版相關工作。我自己跑到豐年社來,問說你們有沒有缺人,我想來這裡工作。」沈岱樺笑說,當時連主編都很驚訝,想說為什麼會有年輕人想要來作這樣的刊物。

 雖然《鄉間小路》並不是所謂的「獨立刊物」,不過由沈岱樺接手後,無論是編輯、製作、風格還有銷售上,都是非常「獨立刊物式的」。不只以充滿手感的畫刊紙來取代老式的銅版紙,找來年輕藝術家、插畫家作設計;在專題企劃上也漸漸變革過去的制式風格,而以邀稿的專題企劃來增加雜誌主題的靈活度。「另外我也試著增加一些並不直接與農產專業相關,但是關心食材、關心土地的作者,從他們的角度來談,視角更多元,更接近一般讀者。」

 改版後,原本以農政單位為主要通路的《鄉間小路》也積極尋求一般出版的銷售通路;從2011年開始在台灣最大的網路書店博客來上可以買到這本雜誌,另外實體店面除了誠品書店之外,他們也尋找販售有機食材、或提倡有機生活的店家作為獨立販售點,另外也在獨立書店開始鋪貨。沈岱樺說,他們也像一般的獨立刊物那樣,會到創意市集、小農市集上面去擺攤販售;這主要是因為「在那些地方或許有我們潛在的讀者。」而確實隨著綠色議題普遍的關注,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持續在意有機食材以及對土地、農民相關的議題產生共鳴。

從生活的觸感到人情味

 針對這樣的改版,即將接任《鄉間小路》主編的林民昌說,「我覺得雜誌現在風格明確,在讀者數字上也有增長,這代表雜誌定位很清楚,而且讀者也很喜歡。這樣已經是很好的開始。」然而在未來的走向上,他則說了一個有趣的比喻:「現在的《鄉間小路》像是一張卡片,有感覺、有溫度。我希望在未來能讓它變得『有感情』。」

 這種「感情」,林民昌說,一方面想含納入人們對食物的記憶的面向,並且希望把雜誌作為一個平台,拉起讓讀者與農產地、農民之間的線。「讓你不只是看到這些農民怎樣種植這些作物,而且讓你可以吃得到。」另一方面,也想把「有機生活」這樣的概念加入。「因為現代人經常很在意有機食材,過的生活卻是很無機的。」他笑說,所謂的「有機生活」便是,「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也並不後悔」這樣的一種生活態度。

相關新聞
一種有機滋味與人情生活——《鄉間小路》 (2012-07-11) (圖)
N城記:上海/北京•謀殺的藝術 (2012-07-11) (圖)
要刊書事:TIME《時代周刊》09/07: (2012-07-11) (圖)
要刊書事:Newsweek《新聞周刊》02/07: (2012-07-11)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08/07: (2012-07-11)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er《紐約客》09/07: (2012-07-11) (圖)
內地百萬網絡寫手 報酬低廉 碌碌營生 (2012-07-09) (圖)
書評:回憶,是對彗星的凝視 (2012-07-09) (圖)
書介:溫莎墓園日記 (2012-07-09) (圖)
書介:熔爐 (2012-07-09) (圖)
書介:武俠大宗師:張徹 (2012-07-09) (圖)
書介:當時,上帝是一隻兔子 (2012-07-09) (圖)
書介:真夏方程式 (2012-07-09) (圖)
徵稿啟事 (2012-07-09)
要刊書事: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23/06: (2012-07-04) (圖)
要刊書事:The Guardian《衛報》 01/07: (2012-07-04)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 01/07: (2012-07-04)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er《紐約客》02/07: (2012-07-04) (圖)
本地書:梁寶山的平常心 (2012-07-04) (圖)
單向街再搬遷事件 (2012-07-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