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微時代來臨。 網上圖片
王曉鏵
在這個具有魔幻色彩的21世紀,新科技與社會學因素的聯姻常常會孕育神奇的後裔。隨著傳媒技術的發展,以「微」為標誌的文化家族悄然誕生,迅速繁衍,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訪談、微電影、微小說等等。種種跡象表明,微時代已經來臨。
以前,史詩、報告文學、影視劇、歷史著作常常表現「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在這類作品中,「小人物」的「小」與「大時代」的「大」總是對比懸殊,「大」常常以不可抗拒之勢決定「小」的命運。小人物的腳步還未啟動之前,「大」就已經撒下疏而不漏的天網:從家族的未來到兩性之間的悲歡離合,生活的主要情節都為「大」所掌控;面對這在冥冥中主宰萬物的「大」,小人物往往惟有服從一條路。他們不是像孔子那樣不斷表白自己「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就是如埃斯庫羅斯那般感慨「技巧總是勝不過命運」。在這種背景中,普通人猶如黑澤明電影中的群眾演員,雖然會組合出延續到天際的壯觀隊伍,但終究卑微如草芥和沙礫。當集體的身姿逐漸擴大到地平線之際,普通個體不過是這身姿上渺小的斑點。為了破譯「大」的秘密,無數個體仰望天空上的星座,注視燒裂的龜殼,探究蓍草組合出的圖案,虔誠地傾聽傳說中的神諭。然而,天命並非會像白紙黑字那樣顯現於天空、龜殼、蓍草、神廟之中,少數強勢個體掌握著解釋天命的權力。司馬遷曾在《史記.龜策列傳》中說:「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王」是「大人」的首領,代表著「大人」的權威:「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不知道天命的「小人」注定要受「大人」的統治,「狎大人」和「辱聖人之言」都意味著犯上作亂。「大人」中的「王」貫穿天、地、人,掌握「大」的真諦,乃「天下所歸也」。當王成為「大」的代表,他們的權力之網實際上已經覆蓋了無數小人物的生活世界,令後別無他路可走。經過複雜的邏輯轉換,有關「大」的言說就衍生出統治—服從的二分法,支撐公開和秘密的等級制。
這種意義上的「大」擠佔了他者的生存空間,是一種原罪。不解構「大」,「小」的黎明就不會到來。「小人」與「大人」同屬一個物種,自然不會永遠滿足於被「大人」統治的卑微狀態。他們也想站立起來,擁有自己的世界。無數「小人」站立的行動匯合為不斷增強的歷史潮流,反覆衝擊著「大」的網羅,推動人類社會走向分化之路。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西方人率先發現了這樣的真理:強分「大」與「小」,並沒有先天的合法性;事實上,所有人都是個體,皆應受到尊重。於是,個體主義哲學誕生了:
在整個現代歐洲,有一種事實是個體具備對他們自律的意識,每一個人要求得到所有他人的尊重,他將別人視為自己的同類,或者看作是相互平等的;於是,社會便出現了,而且會愈來愈多地出現在由創造社會的個體意志的匯合之中。這種出現和個體主義的成功就足以證明:在西方社會裡,個體主義是一種真正的哲學。
數百年後,中國啟蒙主義者陳獨秀這樣表述自己對個體主義的理解:
我有手足,自討溫飽;我有口舌,自限好惡;我有心思,自崇
自信,絕不認他人之越俎,亦不應主我而奴他人。
隨著平等—自立原則的確立,個體時代開始由規劃逐步變為現實。到了20世紀中葉,此起彼伏的社會運動將矛頭對準了以性別、階級、地域為尺度的等級制,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迎來了真正由個體做主的時代。現在,「微」的流行就是這個進程的一部分。由於擁有了低成本的「微」平台,個體再無需被他人領導著前進。他們可以自我發聲、自我管理、自我站立。在微博上,芙蓉姐姐可以和章子怡共舞,「三輪哥」能與郎咸平討論世界經濟,深刻的理論文字和粗糲的凡俗話語並存。有了微博,草根也能如精英一樣發出聲音,展示自己卑微但不容忽略的力量。或許,草根的聲音不如名家那麼響亮,但他們畢竟可以出場、亮相、發言,將自己的身影投射到歷史的天幕之上。相對於那些忽略了無數個體的「大」時代來說,這本身就是進步。
我們正在建設微時代。微時代是個體時代。它的到來意味著個體的普遍勝利。社會由個體組成,個體是歷史中最真實的存在。個體無論多麼卑微,都在宇宙中佔據獨一無二的位置,皆不可替代。作為不可替代者,他們只能自我表達。其聲音即便微弱,也因表達了個體性而無比珍貴。正因為如此,好的時代不僅僅屬於所謂的精英,它應該讓所有人都獲得出場、展示自己、發聲的機會。在這個具有數十億人的地球上,要想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平台,只能寄希望求「微」的藝術。以微博、微信、微訪談、微電影為載體的微生活,恰好可以成全無數個體。它們因為小而可以為大多數人所擁有,因為小而不會擠壓其他個體的生存空間,因為小而隨時能夠開花結果。有了屬於自己的平台,每個人都會從旁觀者成長為參與者,甚至譜寫內聖外王的傳奇故事。隨著微時代的到來,中國的13億人能夠開出13億朵花,成形為13億個世界,發出13億種聲音。他們自豪地站立在自己的國土上,驕傲地亮出自己的終極身份:個體。這是徹底的多元化。它通向尼采曾經反覆眺望的至美之境:「那正是神性,有著諸神而沒有上帝。」神是自足的象徵,每個在微時代中自我站立、自我管理、自我確認、自我發聲的個體都有神性——他們像任何人一樣小,也像任何人一樣大。還有什麼比這種境界更美好呢? (作者為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