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運輸署計劃於二○一七年招標引入新一代泊車咪表,駕駛人可使用信用卡、電話短訊及電子付費卡等方式付款。利用信用卡、電話短訊等方式繳付泊車費,在不少國家已不是新鮮事物,尤其是後者於北歐國家早已實行多年;預先登記的車主,可在泊車時段終結前收到短訊,再透過通話或短訊形式繳費。毋須冒寒風走到戶外咪錶處付款,當然是項德政,管理當局亦因為可以預知即將逾時的泊車咪錶位置所在,在管理車位資源及違泊罰款時更能提高效率。
最不解的是無論採用何種系統,全港全面性安裝及採用怕也距今七、八年。上述於今已然覺得稍為落後的幾種繳款方式,屆時採用會否已成「古董」?官員介紹是項計劃時,還稱開發一套收費系統成本或會很高,實則以現今的科技,銀行為用戶推出與運輸署掛u的智能手機泊車繳費程式已可以把問題簡單解決,用戶透過程式選擇早已輸入的車牌、泊車時間與日期、泊車位編號及泊車費金額,經核實過賬後,由運輸署發回一個交易號碼顯示交易完成。督導員隨身攜帶具GPS功能的手帳,從其所在位置已可以顯示身處的街道,那部汽車欠交泊位費用。智能手機的發展方向異常發達,官員們今天還談七八年以後用短訊付費,是保守還是對科技認知太落後讀者可自行判斷。
採用何種模式,歸根究底網絡系統表現的穩定性該是當局更要關心的。幾個月前電訊網絡供應商網絡癱瘓事故,大家記憶猶新。日後網絡商續牌條件必需加入服務互補條款,否則香港如何能在交換數據愈來愈吃重的環境下繼續當一流商業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