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海生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港商陳海生娶了個杭州姑娘,過了3年兩地分居的日子後,2004年,遇到一個在杭州創業的機會,他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杭州。「我太太是家裡唯一的女兒,如果我把太太帶去香港,她的父母就沒人照顧了,而我的父母至少還有姐姐們的照顧。」自言永遠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陳海生說,婚姻本身就是一個彼此忍讓和妥協的過程。
出生於廣州的陳海生,15歲時全家移居到了香港。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陳海生進了豐田香港子公司任職,成為了一名汽車銷售員。1996年,豐田鼓勵員工公司內部創業,好學的陳海生成立了化工部門,開始轉型做包裝材料。
目標客戶 西湖結緣
陳海生的妻子叫謝曉艷,是個土生土長的杭州姑娘,家裡做進口包裝材料生意。「1997年除夕,我太太全家去泰國旅遊,途經香港。當時我把她當做是目標客戶,所以就趕去接待。」陳海生回憶往事,一臉溫柔,「香港流行過年送人桃花,預祝對方早日行桃花運。所以那時我就送了一株桃花給我太太,還請她們全家去了黃金海岸吃飯,跟她有了第一次的接觸」。
「那次接觸以後,大家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一直都有電郵聯繫。」1998年中秋節,陳海生藉著來杭州調研的機會,再次約了謝曉艷一起吃晚飯。「那個時候我住在西湖邊的望湖賓館,離西湖只有5分鐘的距離。我跟太太吃完晚飯,在西湖邊邊走邊聊,直到漫天星斗,非常浪漫。」陳海生笑了起來,「西湖的美景把我太太映襯得更加漂亮,我一下子就動了心」。
杭州創業 一家團圓
「剛戀愛的時候,我在香港創業,她在日本留學,就靠著彼此的信任和思念度過。幸好從香港去日本比較方便,所以我一有空就會去日本看她。」2001年底,等謝曉艷留學回杭,兩人在雙方親友的祝福下,領了紅本本。
「剛開始的3年,其實還是過著兩地分居的日子。」陳海生說,「我每個月都回杭州一個星期,走的時候真的很捨不得。」所以,2004年,當陳海生遇到一個在杭州創業的機會時,他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杭州。
「真正做這個決定的時候還是想了很久的。我是家中獨子,上面還有4個姐姐,但我父母對我還是挺依賴的。如果來杭州生活,那我就沒辦法好好照顧我的父母了。」促使陳海生做出這個決定的,還是他對太太的體貼和愛。「我太太是家裡唯一的女兒,如果我把太太帶去香港,她的父母就沒人照顧了,而我的父母至少還有姐姐們的照顧。」
每隔兩載 在港過年
對陳海生的犧牲,謝曉艷也很感動:「畢竟中國人還是很在乎年三十能一家團聚吃頓團圓飯的。所以我們每隔兩年,都去香港過年。平時只要有空,也會常常帶著孩子去香港看爺爺奶奶。」
2005年,陳海生有了個兒子,2007年,陳海生又添了個女兒。「現在我們一家四口與太太的父母住在一起,其樂融融。」雖然不與自己的父母同住,但陳海生覺得丈母娘把自己當成了親生兒子。「丈母娘還經常『教育』我老婆說,我為了她留在杭州,沒有別的親人,所以要我老婆對我更好一些。」
「杭州人的家庭觀念要比香港更重。」陳海生認為,「像在香港,人們一般都不願意與老人住在一起,孝順的子女會在周末陪父母去喝喝早茶,聊聊天。但在杭州,孝順的子女更願意與父母同住,盡享天倫之樂」。
「我現在與我太太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幾乎是24個小時都膩在一起。我香港的朋友們都覺得很奇怪,因為香港女性更加獨立,喜歡有自己的空間。杭州的姑娘就要溫柔得多,也更喜歡有人陪。我很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忍讓妥協 家庭融洽
陳海生說,自己作為一個丈夫和一個父親,最堅持的是要把家庭放在第一位。錢賺多賺少沒所謂,夫妻和睦、家庭融洽比什麼都重要。至於妥協,他說,都是些生活中瑣碎的小事。「譬如,以前在香港的時候,我習慣看完11點半的新聞後再睡,但現在由於太太睡得比較早,我也就開始了早睡的生活。另外,太太擠牙膏喜歡從尾部開始擠,我喜歡從中間擠,所以現在家裡就放了兩支牙膏,省得我們彼此看不過眼。」還是那一句,「不管怎麼說,我覺得婚姻本身就是一個彼此忍讓和妥協的過程」。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俞晝 浙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