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潭門中心漁港。
對於潭門漁民來說,去南海捕魚已不僅僅是為了謀生,他們祖祖輩輩在這片浩瀚神秘的海域行走,已把南海看成了世代做海的「土地」。去南海捕魚,成為他們最基本的保護祖國海域的辦法。德高望重的潭門漁民協會會長麥邦奮是一位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馬來西亞歸國華僑,對祖國的南海有著深厚感情。麥邦奮長期致力於組織潭門漁民出深海捕撈作業,他曾表示,潭門人敢闖狂風巨浪,就是因為潭門人有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對潭門人來說,南沙就像是「祖宗地」,不能斷送在自己的手裡。
許多礁盤已被外國佔領
年逾七旬的蘇承芬是當地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漁民,早在20歲就當上了船長。蘇承芬回憶說,早年駕小船跑南海捕魚,一個來回要二、三個月,有時候就直接住在南海的島嶼上。上世紀50年代後,因安全保障等各種原因,政府不允許漁民去南沙作業,蘇承芬和其他漁民只能在近海打魚。
直到1985年,當時的國家農牧漁業部決定組織漁船對南沙進行探索性捕撈,蘇承芬才有了重回南沙的機會。然而時隔近30年,當蘇承芬受命帶領5條船100多位漁民開赴南沙進入雙子島海域後,發現很多礁盤已被外國人佔據,這讓漁民們感到十分震驚和痛惜:南沙已不再是以前來去自如的作業場,而成了各國割據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的地方。
見證漁業糾紛
潭門草塘村村委會主任王善雄介紹說,在南沙海域作業的中國漁船十之八九都是潭門去的。潭門鎮60噸至200噸的漁船有近150艘,其中多數是遠航南沙、西沙和中沙黃岩島打魚,沒有人能比潭門漁民更熟悉那片神秘的海域。
近幾十年,中國與鄰國在南海的每一次爭議和糾紛,都少不了潭門漁民的親身見證。漁民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亦不懂英語,但當他們遇上菲律賓或其他國家人員侵擾時,都會理直氣壯的大喊「China!China!」這或許是他們僅僅會說的英語單詞,卻表現出了中國漁民的錚錚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