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錦繡之路」是絲路旅遊文化旅遊系列「大地傳奇」的旅遊路線之一,該文化探索之行濃縮了「錦繡之路」的精華,以蘇州作為起點,經紹興,最後參觀黃山市屯溪和西遞村。透過五天的旅程,遊人可以體驗江南水鄉初春的煙雨情懷,欣賞山水園林優美的景觀,入住饒富文化色彩的酒店,探訪近代文豪故居和追尋古代世外桃源……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盡覽姑蘇風情
蘇州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宋朝稱「平江」,900多年的「平江」路是典型園林水鄉宅園之地,小橋流水人家,里巷幽徑交錯。蘇州有「東方威尼斯」之稱,以湖光山色、園林精緻見稱。1997年,多個蘇州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平江路上遊覽,別有一番情趣。這是蘇州老城北部一條沿河並行的路,是當地保存得最完整的歷史老街。在宋代石刻城市地圖《平江圖》中就能看到平江路,這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要道路。平江路小河兩岸都保留了原來的明清民房建築、石橋,由石板鋪成的路,呈現整個區原來的古老風貌。
暢遊平江路之後,來到層巒疊嶂的靈岩山。「姑蘇繁華圖」的起點靈岩山,聳立在太湖之濱,林木蒼翠,被譽為「吳中第一峰」。古時吳王夫差為報父仇,大敗越軍,越王勾踐忍辱將美女西施獻給夫差。吳王為討美人歡心,在靈岩山建立館娃宮。今日山上的靈岩寺大殿,就是其遺址所在。遊客參觀的木瀆古鎮,是傳統的東吳景致。木瀆的名稱來源自春秋時期吳王為築姑蘇台,使用越國進貢的神木作為建築材料,3年間木材堵塞河道,因而得名。木瀆建鎮於北宋時期,長期由吳縣管轄。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皆往木瀆。清代乾隆年間徐揚所繪的《姑蘇繁華圖》其中一半篇幅畫的都是木瀆。
蘇州以園林聞名。遊客在錦繡之旅中,自然少不了參觀蘇州的園林藝術。遊客可泛舟遊水鄉,由平江客棧出發,沿著平江河前行,欣賞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美景,駛至拙政園登岸,欣賞拙政園的美景。
黃山保留古典風貌
來黃山旅遊,少不了懷舊的風情。屯溪老街是這裡歷史承繼的象徵。屯溪老街在黃山市屯溪老城區,北依黃山,南臨新安江,在率水與橫水交匯處,形成了三江匯聚的地理優勢。這裡是屯溪歷史最悠久的地方,走在老街的石板街道上,看著兩旁的古老樓房和商店,不少商店都甚有「古風」,出售文房四寶、茶葉或地道小食,你也許會有回到古代的錯覺。
今天的屯溪老街,是經過數百年的歷史累積而成的。元末明初,屯溪商人程維宗在三江口岸邊開設了四十七家商舖,用以招徠商人及囤積貨物,這是老街的雛形。徽州商人在明清兩代崛起,屯溪成為水陸運輸交通樞紐,刺激老街發展。清代初期,老街已經「鎮長四里」,及後,當地茶商興起,咸豐及同治年間,徽州的炒青綠茶都集中在屯溪加工,茶商和茶工在屯溪創製了有名的「屯綠」名茶。隨著屯溪茶外銷量日增,茶商興起,茶號愈開愈多,其他行業都在老街開店,街道持續擴展,形成老街今天的規模。到了清末,屯溪老街已發展成齊集各行各業商號的繁盛街市;包括錢莊、當舖、銀樓、藥材、綢布、瓷器、煙、酒樓和飯莊等。在百業興旺下,老街各式商店林立,成為徽州最大的進出口及轉口碼頭。民國初年,屯溪成為區內的重要商埠。
來到屯溪,一定要欣賞中國最大的牌坊群—棠樾牌坊群。黃山英才輩出,僅歙縣一地,明清兩代就有542個進士,1531個舉人。棠樾牌坊群由7個牌坊組成,建於明清,代表棠樾人「忠孝節義」的精神,全部採用石料製作,且以「歙縣青」石料為主。牌坊堅實,高大挺拔、恢宏華麗、氣宇軒昂。可以說,這裡的每一座牌坊,都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捍衛文化與道統的象徵。
客棧與姑蘇文化融合
錦繡之旅,最大的特色是在行程中入住文化酒店,分別是蘇州的平江客棧、黃山的屯溪客棧和西遞行館。
平江客棧位於平江路河畔,「小橋、流水、人家」就在咫尺之間。周邊有多處著名景點與名人故居,以及拙政園、蘇州博物館等。客棧由明代望族「方家大宅」和「董氏老宅」改建而成,保留了由明、清、民國以至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文物。典雅幽靜的園林景觀,使客棧與江南姑蘇文化融為一體,住客置身其中,可以體會蘇州傳統文化的優雅和變遷。平江客棧大堂原是方家老宅的主廳,建於明代中葉,距今已四百五十餘年,是整座客棧最古老的建築物。廳房傢具都保留了明清姑蘇民居的擺設式樣。大廳右邊有一個石琴,又有書案和筆墨,供來賓揮筆留言。客棧採用「修舊如舊」的原則來改造樓房,保留原有樓房外貌及結構,並增設現代設施,使其成為一幢舒適的旅館。古老的檐柱、磚牆,還有木窗和欄杆,均保留原來的建築樣式。蘇州以庭院園林聞名,平江客棧也有不少種植花草樹木的庭院,綠意盎然,十分古雅。從牆身、房子、草木與石板路,都有蘇州園林的味道。
傳統格局徽派特色
屯溪客棧位於屯溪老街西入口處,與老街一帶的樓房風格相似。客棧附近有售賣茶葉和墨硯的商店,也有酒吧餐廳,舊與新並存。客房精心設計,配置具有徽派特色的明、清仿古傢具。
屯溪客棧由兩個院落組成,客棧有三十八間客房,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韻味。房間有古色古香的裝飾,加上白粉牆、小青瓦、鱗次櫛比的門樓窗櫺、樑檁椽柱的雕花彩繪,以及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懸掛於門楣上的八角玲瓏掛燈,飄拂的犬牙形旗幡,都有一股濃郁的古風韻味,猶如置身於中國徽派傳統建築的氣氛中。走在具有濃郁徽派特色的亭台走廊,獨享休閒,透著花窗,欣賞層層疊疊的屋脊、徽州的馬頭牆和早晚不同風情的老街。部分房間的窗門面向老街,居高臨下,可以觀看附近老房子的建築特色,以及街道上洋溢著的古風。屯溪客棧設有咖啡室,當你向窗外望,就能欣賞熱鬧的老街風味。中國古代商店的建築特色,主要是前店後坊、前店後倉、前店後居或樓下店樓上居。屯溪老街的商店就呈現這種特色,今天在中國的大城市已不多見。而屯溪客棧正保留了徽派「前店後坊」 或 「前舖後房」的格局。
西遞行館體驗園林風韻
西遞行館位於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西遞村內。西遞胡氏宗祠名本始堂,坐落在西遞村口,正對著胡文光牌坊,是西遞村的另一個重要的標誌建築物。「本始」二字,是指此乃供奉「明經公」的祠堂,所以又叫明經祠。中國人傳統宗族觀念甚強,認為「無祠則無宗,無宗則無祖」,明代中葉以後,西遞明經胡氏大興土木,破土建祠,建有二十六座祠堂。按其性質分類,有總祠(又稱宗祠)、總支祠、分支祠和已祠(又稱家祠)四種。「明經祠」又叫「本始堂」,是西遞胡氏總祠,建於清初乾隆時期,乃二十四祖胡貫三倡建。1949年後,明經祠曾經成為糧倉及鄉政府辦公室。2007年,明經祠以「修舊如舊」及「仿建如舊」的模式改造,保留仍然存留的古跡。
在西遞行館的大堂,置有一座昔日「明經祠」的復原模型,並展示胡氏宗譜的部分內容,以及有關昔日修建「明經祠」的文字記載。
明經祠氣勢恢宏,高大壯觀,為西遞村各祠堂之最,前後四進,三大天井,面積近二千一百平方米,跨度達五十餘米。左右兩廡各設廂房,臥室和茶室、廚房。門廊飛簷翹角,凌空展翅。昔日大門外還有一對高大石獅,兩側有八旗大杆石墩,對面則為胡文光刺史牌樓。今天,大家在明經園,看到這座總祠在西遞村中是何等雄偉的建築物。
西遞行館以體現徽派園林風格的民居建築佈置設計而成,住客可以在行館體驗到古徽州建築文化中的各種特色。步進西遞行館,經過大堂,就會看到一個繁茂的園林,古雅樸實,寧靜優美。走過園林的石板路和掛滿藤蔓的竹棚,穿過圍牆和街巷,就到了行館的另一處,有園林和一幢高大的房舍,高高的圍牆和門前的飛簷,也是典型的古徽州建築風格,大門前懸掛著幡子「餐廳」,是行館裡別具特色的中餐廳。這家中餐廳原是民居,踏進大門,兩個天井和高聳的廳堂現在已經成為飯廳,分別是「尚孝廳」和「尚義廳」,裡面掛著不少紅燈籠,廳堂有字畫和花瓶等陳設,餐桌和椅子都是老式傢具。大家可以坐在這古老大廳中,一邊用餐,一邊觀看這裡的建築特色。餐廳還有其他廂房,包括四家富有特色的廳房,昔日的大家閨秀,都住在這類廂房,不會輕易拋頭露面。遊人在遊覽西遞和其他徽州古村大宅時,都會看到大宅廳堂和木雕閣樓,可是來去匆匆,不一定有時間細心觀看,不過在西遞行館的中餐廳,大家就可以慢慢觀看與體驗這一份特別的古樸風味。
當你步進西遞古村,踏足石板街巷,參觀祠堂和民居,就能夠更深入了解西遞村的文化與民風,並明白為甚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本村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