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評:《鄉關何處》:苦難是淚水釀的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8-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作者:野夫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人民幣32元

 《鄉關何處》是一本被強烈感情驅使著寫作出來的書,作者野夫儘管行文克制、毫無煽情之意,但事件本身已經超越於文本之上,開始控制讀者的情感,因此讀時要忍住內心的啜泣,才能將一篇文章完整地讀完,這啜泣不是因為同情書中人物的遭遇,而是生而為人對苦痛近乎本能的共鳴。

 在書中作者數度寫到自己與親人失控哭泣的情形,大放悲聲,匍匐痛哭,泣不成聲,哽咽不已,淚流滿面……在母親投江後多年,野夫想到母親的遺書而流淚,「彷彿沉積了一個世紀的淚水陡然奔瀉」,為了實現外婆遺願,把入土12年的外婆帶回故鄉,「我跪在墳前哭泣焚紙,灑酒祭拜,望空祈禱」,作為讀者,沒法不被帶入情境之中,與作者同哭同悲。

 這是一本用淚水撰寫的書,裡面隱隱透露著血的濃烈與悲愴,血與淚充斥著一個家族的命運,也是那個時代所有人的命運,《鄉關何處》之所以能讓章詒和讀得「痛哭流涕」,也能讓對那個時代有所了解如我一樣的70後讀得心如刀絞,原因大抵是感受到了個體的渺小與無助,體會到了尊嚴被踐踏之後的絕望,發現到了「活著」居然是如此地艱難。

 這本書寫到的情感是如此真實,唯有經歷過才能寫得出來,它字裡行間被浸滿的真情,讓活在薄情寡義年代的我們,讀來竟然有些羨慕,忘不了《畸人劉鎮西》一文中寫到,老劉感念野夫多年幫助,在野夫離鄉之前執意要請他吃頓飯,野夫和朋友一起上門,到家後發現桌上居然只有兩副碗筷和酒杯,邀主人一家上桌,老劉喃喃說都吃過了,能看到客人喝酒聊天就已心滿意足,患難的朋友,平生難遇的飯局,微醺後的二胡和如泣如訴的吟唱,主客各自流淚的場景,這幅由苦難中的真情所刻繪出的「圖畫」,怎會不刻骨銘心。

人生因苦難而深沉

 讀《鄉關何處》如飲烈酒,這酒是由淚水釀成,入喉辛辣、難以下嚥,入肚之後讓五臟六腑都翻騰不已,但苦痛過後,又有甘甜,多少人就是依賴著這一點點的甘甜,支撐著熬過生死鬼門關,挺過死不瞑目時。人活著需要一種信念,但信念需要堅強來支撐,在萬念俱灰的時候,信念如風中之燭,想要保持它不滅,得付出難以想像的生命力。

 從書名看,《鄉關何處》追尋的是故鄉的蹤跡,但苦難之人怎會有故鄉?他的心靈早已成為自己的故鄉,他和自己的故鄉隨時流離失所,隨時又相依為命。物理上的故鄉要麼是「必須扔掉的裹腳布」,要麼是一堆愁緒的聚集地,對故鄉的愛恨交織,會讓飄零的人成為怕痛的孩子,要通過遠走才能避免疼痛、保留一點思念。曾無數次聽說過,苦難是一筆財富,但在看完《鄉關何處》之後,卻很難再認同這個觀點,對苦難有了新的認識,苦難是憑空落下的巨石,它不但會砸毀前行的道路,也會給一個人、一代人留下永難癒合的傷口,如果生命因為平安而顯得淺薄,那麼我們寧願要這淺薄也不要苦難所帶來的深重。

 這幾年苦難之書看了不少,《夾邊溝記事》、《巨流河》、《尋找家園》等等,每次讀完都久久不能釋懷,書中人物的苦難並非屬於他們自己,也屬於後人,後人應當繼承這筆苦難,並用之時時刺激或麻木或享樂的精神,現在這個年代歡笑不多、淚水更加稀少,我們不得不借助前人的淚水來反思自身的存在,願這杯淚水釀的酒能嗆出我們一點感慨,讓每天這過於甜膩的、虛假而重複的生活,因為重新擁有疼痛而變得沉甸甸的。 ■文:韓浩月

相關新聞
錦繡之旅 體味江南煙雨情 (圖)
咸亨酒店 (圖)
平江客棧的房間外景 (圖)
牌坊群 (圖)
西遞行館 (圖)
拙政園 (圖)
靈岩山寺 (圖)
西遞村 (圖)
從小說《暗算》到電影《聽風者》 (圖)
書評:《鄉關何處》:苦難是淚水釀的酒 (圖)
書介:兩個故宮的離合 (圖)
書介:愛上噪音 (圖)
書介:只是孩子 (圖)
書介:經濟大逆流 (圖)
書介:Fifty Shades of Grey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日本人的禮尚往來 (圖)
翠袖乾坤:少年宵禁令
跳出框框:散場
琴台客聚:沒冷氣、活不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