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收藏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尋找失落的瓷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明代三朝藏品展 補白中國瓷器史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 臨摹細明體落款時卻惦記著妳 妳隱藏在窯燒裡千年的秘密 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一曲《青花瓷》,花青錦鯉、淡墨小宋,歌詞流轉中,青花瓷就是夢中搖曳佳人令人輾轉。然現實中的畫面更加讓人暈眩,簡陋佈滿灰塵的儲藏室,偶然踩到的礙事古舊花瓶,本想丟掉一瞬的遲疑,拍賣行的射燈,幾十口叫價,隨後便是身價轉瞬飆升,直叫人透不過氣來,結果令你一夜暴富。無論是2.3億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還是6.67億港紙的乾隆粉彩轉心瓶,都在述說著「一件『破爛』瓷在手,命運從此不同」的事實。

 全球一片「陶瓷熱」從此延展開來,然而世間神奇紛擾,青花卻獨寂寞,千年命運尚有一段空虛。經考古學家苦心勘掘,今次中文大學文物館與景德鎮官窯博物館聯袂在世人眼前修補這一段青花「空白」。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 攝:張夢薇,部分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提供

 看看《誰在拍賣中國》,便知瓷器收藏浪潮有多熱,當中故事多曲折離奇。

 瓷器,china,收藏界一直有一番話—「中國國粹看瓷器,瓷器之王看青花,青花之尊元青花」。

 其實,明代景德鎮瓷業已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今年8月18日至12月9日,中文大學文物館便和景德鎮官窯博物館聯合舉辦「填補空白——景德鎮明代十五世紀中期瓷器」展覽,集中展示明代空白期瓷器。展覽以文物館歷年積累館藏為主,輔以香港本地其它博物館館藏,以及本地藏家如「天民樓」與翟健民之私人藏品百餘件,商借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出土「空白期」瓷器復原及殘破標本共同展出。非同過往,此次展覽不僅是海內外迄今首次「空白期」特展,更是一場學術探索型展覽。劃亮一根火柴,把專家之口,尋找失落的青花瓷片,去填補中國瓷器歷史上的那段空白。

非空非白,一段歷史

 何為古瓷器的「空白期」?

 康熙描金龍紋瓶、道光粉彩、宋鈞窯的天藍紫釉斑小碗,每件古瓷都凝聚著強烈的時代特徵,或錦繡繁華或清秀雅逸。明代景德鎮,自從永樂皇帝起,官窯瓷器便開始書寫帝王年號款,此後歷代官窯皆書寫本朝年號款識,成為官窯瓷器生產的定式,但只有明代英宗、代宗相繼統治的正統、景泰、天順三朝未發現官窯款的瓷器,而有斷代價值的民窯瓷器也很稀少,當然就更加沒有繪瓷名家的落款。因此,陶瓷學界普遍認為這兩帝三朝的二十八年,瓷器處於衰退期,於是稱其為陶瓷的「空白期」,亦可謂陶瓷史上的「黑暗期」。這次展出期間,文物館請來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江建新舉行「略論正統景泰天順瓷器」公開學術講座,講述這段消失的歷史。

 是次展出的一件青花龍紋大缸殘片(見圖1),正是景德鎮珠山明御廠的出土文物,由景德鎮官窯博物館藏,殘片原為一隻非常大的龍紋瓷缸。考古學家認為,如此大的龍缸,不見於較早的宣德或稍晚的成化官窯,結論歸結於是正統朝特有的器形,與《明史》的記載相互印證,估計是太監王振下令景德鎮為奉天、謹身、華蓋三大殿燒造的青龍白地花缸的廢品殘存。

 另一件是經過悉心修補的青花海馬紋四鋪首器座(見圖2)。「此器四個突出的鋪首是特別罕見的造型,應該是受到伊斯蘭金屬器皿造型的影響。」江建新講解說,細看器座內外都有豐富的繪飾,筆觸明快流暢,如外壁所見,上部的u連相扣的花卉幾何紋,還有中部的纏枝番蓮紋,近底部的海馬海水紋等展現的風格特色,既不見於宣德也不見於稍晚些的成化官窯,最後認定其為正統時期的作品。

 考察近年珠山明御廠、紀年墓出土文物與傳世品,並查考有關三朝窯事的文獻,可見所謂「空白期」並非完全空白。正統、景泰、天順民窯有粗細之分,精者可比看官窯。但為何三朝官窯造作均不書年款?江建新推論原因有三:「首先,正統開始推行財政收縮的措施,宣廟崩,張太后命將宮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務皆悉罷去』;再者,天災人禍接連不斷,當時華北平原和山東接連遭遇乾旱和蝗蟲,黃河和大運河決口,民間動亂不止,東南部的鄧冒七大起義等,景泰、天順二帝又是在爭鬥與惶恐中自保度日,哪有閒暇來關心本屬『國興』而『瓷興』的燒造活動呢?」

「空白期」瓷器特點

 對比明代其他時期的瓷器,「空白期」三朝民窯的造作所用的青花料,正統朝多與宣德瓷接近,用料含有較低的Fe2o3和較高的MNO,是國產料,呈色比較濃艷,景泰、天順則多顯淡灰藍色。而該時期各式罐式,罐中部多收斂外撇是一大特徵,盤足多矮而微內斂。紋飾則以纏枝花卉最為常見,其枝葉不枝不蔓,比前代同類花紋顯得更加疏朗,葉片多有留白。螺旋式蓮瓣、圓點式小朵梅花、橢圓球形松針等,均屬於該時期民窯紋飾的特點。雜寶紋、梅花月影、犀牛望月、孔雀山石和雲氣仙道人物紋是該期民窯慣用紋飾。

 收藏於景德鎮博物館的另一件青花海水白龍紋盤(見圖3),盤中心以留白的五爪龍作為主紋,青花繪畫洶湧的海浪紋作為地紋。龍身有劃花的細部,盤的腹部留白,口沿則繪畫雙弦紋一周,外腹繪畫纏枝花卉,外底無釉露胎。這隻盤青花繪畫的佈局風格與宣德貫氣,但是筆觸明快的洶湧海浪紋,則展示了正統的特色。其實根據江建新為我們介紹的,1995年珠山明御廠西側東司令基建,在一個有宣德紀年瓷片地層的上層,出土了幾塊青花八仙人物大罐瓷片(見圖4),這類無款青花瓷片的胎、釉和青花料與宣德器相近,但紋飾非常的特殊:其人物周圍有瀰漫的雲氣,與1983年珠山中路出土的「空白期」青花瓷片上的繚繞雲氣和寬服大袖人物紋風格相近,該大罐定屬正統官窯器。而上述特殊紋樣,正是日本陶瓷界習稱的「雲堂手」,同時也是正統瓷器紋飾之重要特徵。

 另一件由關氏家族惠贈中文大學文物館之青花滿池嬌紋大盤(見圖5),中央的主題紋飾是反白的滿池嬌紋,「滿池嬌」見於元柯九思《宮詞》,意即蓮池鴛鴦紋。蓮池波濤洶湧,白浪翻滾,留白的鴛鴦和蓮花荷葉均有刻劃的細部,腹壁繪飾五朵番蓮花,環口沿是一周連回紋,外腹繪纏枝花卉紋一周,外底無釉露胎。小鳥版的鴛鴦、花大葉小的蓮荷紋樣和蓮池,似是正統官窯製品,是上承宣德,下開成化官窯斗彩蓮池鴛鴦紋盤的過渡期之作。

三朝官窯衰退明顯

 江建新指,如果考察記載有關三朝窯事的文獻,也會發現不少有關瓷器的歷史。明郭子章《豫章大事記》記載:「景泰五年,減饒州歲造瓷器三分之一。」可見,景泰一朝雖然短暫,但也有官窯生產,只是數量比較前朝銳減。

 另有實錄記載,正統三年禁民窯「燒造官樣青花白地瓷於各處賣貨,及饋送官員之家,違者處死」。《明史》記載,正統六年北京重建三殿工程完成,「命造九龍九鳳膳案諸器,既又造青龍白地花缸」。由此可見,正統初民窯活動相當活躍,而官窯於正統六年之後也全面恢復生產。

 目前尚未發現景泰、天順官窯遺存,但1988年11月珠山明御廠西牆一代發現一正統官窯遺存成了重要線索,出土瓷器有青花雲龍紋大缸和青花海獸仙山海潮紋器座等罕見古董。

 國興瓷興是歷史告訴我們的,對比中國陶瓷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明永、宣官窯來說,而後的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無論從傳世出土的情況上看,還是從數量和質量之上衡量均遜於永宣官窯,亦不能與後來的成化官窯同日而語。三朝的衰退顯而易見,就說宣德常見的高溫釉裡紅、釉上彩等美器,在「空白期」也是幾乎不見。但是,30幾年的苦心研究,世人終於可以探曉這段「色非色,空非空」的沉落陶瓷史了。

相關新聞
尋找失落的瓷片 (2012-09-06) (圖)
三朝戰亂 國衰瓷衰 (2012-09-06) (圖)
「填空補白——景德鎮明代十五世紀中期瓷器」展覽 (2012-09-06)
青花孔雀牡丹紋大罐 天民樓藏 (2012-09-06) (圖)
青藍地青花龍紋梅瓶一對 翟健民先生藏 (2012-09-06) (圖)
青花海水紋靶盞 景德鎮官窯博物館藏 (2012-09-06) (圖)
更正: (2012-09-06)
鑒賞家吳慶福 為中華文化留存瑰寶 (2012-08-30) (圖)
鑒定字畫自成一家 得「吳半張」雅號 (2012-08-30) (圖)
吳慶福建議辨別字畫真偽六要點: (2012-08-30)
萬象靈犀:甘肅美術館展逾六百民間奇珍 (2012-08-30) (圖)
翟健民藏事有道(下) (2012-08-23) (圖)
萬象靈犀:小沙彌遭遇大美女 (2012-08-23) (圖)
藝訊:「教我如何不想他」民初文人學者墨跡展 (2012-08-23) (圖)
蔣介石「青天白日勳章」 首現拍市 (2012-08-23) (圖)
開版語絲 (2012-08-16) (圖)
翟健民藏事有道(上) (2012-08-16) (圖)
翟健民簡介 (2012-08-16) (圖)
五味什陳 (2012-08-16) (圖)
藝訊:YKI,妖獸!福岡博物館「幽靈.妖怪書大全集」展 (2012-08-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收藏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