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宏証券及資產管理董事 黃敏碩
內地經濟的展望仍存在一定的憂慮,經濟能否在年內時間回穩,甚或見底回升,依然不明朗,當中的問題就包括通脹、銀行資產質素、工業及固定資產投資減慢,此皆為當局有待拆解的問題。
內地公佈上月主要經濟數據,其中CPI由七月的1.8%,回升至2%。通脹的升幅雖然不算明顯,但需留意是次反彈會否具備持續性,並成為新一輪通脹周期之始,這主要是考慮到美國災情帶動農產品價格急升,美國亦大有機會出台QE3,加上低息環境持續,商品價格料受推動,勢必帶動內地食品價格上揚。
若內地通脹再度受刺激,則會增加當局在放寬銀根時的顧慮,限制貨幣政策的空間,以至要透過推動基建,引領經濟增長的模式,此乃是內地宏觀經濟年內不能忽視的主要憂慮。另一宏觀經濟值得注視的,莫過於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內地進出口受困,內需亦未見提速,一眾中小企的營運急轉直下,資產質素及還款能力受累,直接增加銀行的壞帳風險,拖累貸款質素,並要因此而作出更多的撥備。
為了減低信貸風險,同時符合存貸比率不得高於75%界線的規定,銀行均未敢如早年金融海嘯時般,大幅增加信貸規模,即使淨息差受累當局連番減息,並影響盈利增長,但在資產質素的前提下,內銀在審批貸款上,仍傾向審慎。
產能過剩難大力刺激固投
信貸活動活躍度不足,企業營運及發展將再受到限制。當局雖連番降準及減息,但由近月新增貸款看來,成效未見顯著,當局或可考慮放寬存貸比率的上限,冀增加銀行放貸的誘因,也可加快民間借貸機構「陽光化」的進程,作為現有信貸市場的補充。最後要提的是工業及固投增長的放緩,國家工信部及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發表報告,指出內地鋼鐵及水泥分別有超過1.6億噸及3億噸的過剩產能,部分行業如甲醇、塑料及銅冶煉等有色行業,以至是多晶硅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亦面臨產能過剩的危機。
內地眾多工業均存在產能過剩及過度投資的結構性問題,有關當局雖積極倡導行業併購整合,希望加強行業集中度,但行業結構扭轉需時,成效有待展現,除非下游需求有明顯的改善,否則內地工業仍難以樂觀。至於固投方面,早前雖有指國家發改委加快項目審批,然而,內房續處調控周期,通脹亦為隱憂,預期當局只是基於避免經濟「硬著陸」的目的而為,並非想依靠投資獨力支撐經濟增長。
總括而言,內地通脹、銀行體系、工業及投資均面對不穩,當局政策亦受到限制,期望內地在換屆後,在政策上能有一番新景象。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