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嘉銘)美國QE3一出台,金管局即日推出三項新措施,其中包括收緊「二套房」按揭成數,加重炒家入市成本以壓抑炒風。事實上,自首輪QE措施起,低息環境至今已持續逾3年,雖然於QE2推出後,港府曾密集出招,包括「最具殺傷力」的「額外印花稅」(SSD)及降低按揭成數來調控樓市,但整體而言,可看出前兩次QE推出後本港樓價均是先微跌後大升,累升82%。
翻查資料,2009年3月18日QE1推出,反映本港住宅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該周只下跌0.1點;2010年11月3日QE2推出,該周CCL指數跌0.1點。然而由推QE1至QE2的一年半時間,CCL指數升了47%;QE2推出至今年6月止,期內CCL指數升幅約2成,由QE1至今累積升幅更高達82%。
一年半內成交價升近36%
香港各區藍籌屋苑的成交價亦可反映出QE對樓價表現是先微跌後大升。以鰂魚涌康怡花園為例,於2009年3月中,B座中層2室,面積808方呎,成交價390萬元,平均呎價4,826元。據區內代理指出,當時該單位成交價的確偏平,但同一座較低層的另一伙B單位,於2010年1月成交,價位高達530萬元,平均呎價6,559元。交易日子正好是QE1的水尾。兩者成交價相差140萬元,反映同類單位於一年半內升幅近36%。
另一例子為觀塘麗港城。在1座2伙B高層單位,面積同為664方呎,相差只有3層,分別於QE2開展期的2010年12月及後期的2012年3月賣出,於開展期成交的單位以320萬元沽出,平均呎價4,819元。而於今年3月賣出的單位則以383萬元成交,平均呎價5,708元,兩者的成交價相差63萬元,升幅近2成。兩個案正好反映出本港買家對QE的疑慮只限於措施的開端期,之後樓價便會展開升勢,這次QE3會否有例外,大家可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