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
舊樓收購難度高,業權分散、處理業權糾紛、遭人「落釘」、併購地盤、舊樓被設置規劃限制等等,無一不是棘手問題,最令發展商頭痛的是出現多間不同財團在收購同一個地盤,要解決殊不簡單,多間地產商就曾經碰得焦頭爛額,個別舊樓竟然收購長達10多年,甚至20年之久。
韋堅信測量師行估值董事林晉超表示,發展商收購舊樓,其實最不希望經歷強制拍賣過程,因為動輒需要時間一年以上才能正式進行強拍統一業權。遇到「釘子戶」就最頭痛,因對方往往索價極高,與之洽談浪費金錢又浪費時間,收購陷入膠著。若最後發現並非落釘,而是遇到另一家地產商同時收購,其複雜性及難度就更加高。
置地購麗星樓拖足10年
過往有不少舊樓收購個案涉及落釘問題,如收購時間長達10年的大坑麗星樓,就曾經因為置地公司承諾業主可於重建落成後獲得同等的單位,及每戶在重建期間可獲40萬元作臨時居住資助費用,吸引不少投資者「落釘」,由於地盤位置優越,吸引多間發展商覬覦,2005年強拍期間,更罕有地與其他發展商爭奪72口價才購入地盤。
另一方面,由於大型地盤在剪裁與設計時靈活性較大,發展商往往希望併購一個較大的地盤,不過,當一個發展商想購買一個5萬呎地盤,但到3萬呎的時候,因業權分散及上述的「落釘」問題遇到收購瓶頸,由於顧及資金回籠等問題,地盤雖然只得3萬呎,亦會妥協建樓。
旺區商舖貴 損收購意慾
小業主索價上升亦是一個現實又無法避免的問題,林晉超指出,今年樓價急升,若以今日收購價對比去年同期,已上升約10%。由於舊樓位置大多處於發展成熟的市區核心地段,地舖的商業價值高昂,成為其中一個收購難題,銅鑼灣、旺角等其實有不少舊樓具重建價值,都因收購地舖的難度已令發展商卻步。
另一方面,不少舊區沒有設樓宇高度限制,重建後可興建50層或以上大廈,較一般興建30層更高,故地產商多傾向興建高廈,以免重建價值大打折扣。舉例,恒基7、8年前開始收購的西半山美麗臺,07年於未有設限前,獲准重建為2幢44層高、另加6層高基座的摩天樓,後來因該圖則的重建價值高,發展商與小業主就該圖則相互爭奪。
居民阻力大 難過城規關
再者,舊樓鄰近的住宅都發展成熟,重建或多或少會對鄰居造成滋擾,進入城規會申請規劃許可的時候,往往阻力巨大,如恒基西半山羅便臣道23至27號F、太古地產鰂魚涌太古坊第2期重建等,都遇到同區居民的極大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