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必跟隨歐美「放水」。
——經濟下行需求減 熱錢將不會大舉流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中國經濟學家分析,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無論是對環球市場或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的衝擊力,料將顯著低於預期。此輪美歐聯手放水,增大了中國經濟階段性滯脹的可能性,加劇匯率波動,亦不利於短期出口的改善,但總體衝擊有限,還不必對通脹上升及熱錢流入的壓力過分擔憂。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必跟隨歐美「放水」,反而財政政策宜加力,更應借美元匯率暫時壓低之機,顯著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
與前兩次QE相比,QE3既沒有明確終止期限,也沒有預設總體規模,總體看政策力度有所放緩,操作對象則以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為主。在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看來,QE3更像過去一年美聯儲政策的自然延續,雖是放水,但在美國經濟內生動力轉強的情況下,未來美聯儲在現實操作中可能並非會擴大資產負債表,反而是逐步「縮表」。這樣,QE3帶給國內流動性氾濫的壓力將顯著小於前兩輪QE,因而挑戰不如前兩輪,抵禦QE3的難度也將小於前兩輪。
大宗商品價難持續攀升
劉煜輝指出,美歐量化寬鬆政策對中國經濟最直接的影響是通脹壓力上升及熱錢大量流入,但目前這兩方面壓力皆不突出。其一,中國作為大宗商品最大的進口國和需求方,在經濟下行和需求減少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很難持續。此外,如今中國對熱錢的吸引力遠遠比不上2009-2010年,2010年中國資本回報率已落至美國之下,人民幣中長期面臨貶值壓力、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全球資金看衰中國經濟,因QE3而導致的熱錢流入規模或非常有限。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也指出,中國資本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且在連續兩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實施後,市場已較為理性,QE3無論是對實體經濟還是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均呈現邊際遞減態勢。
資金氾濫隱患仍未消除
從宏觀政策看,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切勿再跟隨歐美的量化寬鬆「放水」,2008-2009年的那一輪跟隨歐美放水造成的流動性氾濫的隱患至今未能消除。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向本報指出,目前中國經濟正底部企穩、緩中趨穩。8月份,重工業同比增速年內首次回升,工業環比增速開始擴大,鐵路投資當月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房地產開發投資1-8月份累計增速年內首次回升,房地產企業土地購置面積8月份環比增加223%,房屋新開工面積8月份環比增長65.17%。
防通脹 減息可能性降低
在經濟即將底部企穩的背景下,范劍平認為,美國推出QE3,但中國應以國內經濟形勢為主,此輪調控面臨的是「穩增長」和「控房價」雙重政策目標,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前期政策效果並未如市場預期那麼明顯,但對穩定經濟的作用已慢慢顯現,四季度以後會更加明顯,未來適當放鬆銀根和啟動基建投資項目雖有必要,但控制好力度更重要,寄望貨幣政策開閘放水、刺激政策加碼並不現實。
至於貨幣政策,經濟學家預期,央行將對通脹形勢保持警惕,因此降息可能性大大降低,但保持高位的準備金率有下調的空間,降低準備金率實質並非放水,而是改變準備金率畸高的現狀,期間央行可能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配合調節市場流動性,防止QE3帶來的熱錢、通脹的風險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