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教路:跑贏通脹投資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熱錢湧港 通脹勢殺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子豪、陳遠威)歐美日齊「放水」,美國及本港的低息時代又再延長多兩年,樓市已經一馬當先再攀高,已經回落的通脹在樓價、商品狂炒下,料將回升,小市民又要諗計保身家。綜觀兩次QE的經驗,樓市是大贏家,地產股、房託基金等表現亮麗,惟目前入市擔心摸頂;其他如黃金等商品,總體有不俗升幅,但中間的波幅驚人。下面由各路專家比較不同的投資類別,投資者可結合自身情況,打贏通脹!

 本港最新的7月份CPI同比升1.6%,基本通脹率(即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後)為4.2%,在QE2期間,本港的通脹一般維持超過5%的水平。上兩次QE,令逾6,000億港元熱錢湧港,樓市炒爆。

兩次QE逾6000億湧港

 面對QE3及歐洲、日本央行新一輪QE,通脹問題再受關注。在問投資專家之前,我們在家人及友儕間已可聽到,「抗通脹?買樓啦,再就買股票啦!」然而,買樓動輒幾百萬,普通打工仔哪來這多錢?買股票也不一定有進賑,甚至連一眾富裕人士也損手。一項調查顯示,本港去年富裕人士數目萎縮17.4%,所擁財富更萎縮達兩成,究其原因,因為股市波動及下跌,簡言之即炒I股,致財富蒸發,故盲目以買股抗通賬作為金科玉律,隨時倒輸。

分析員:等20000點入市

 而投資界亦提醒投資者戒急用忍,不需現階段急於買貨。獨立股評人姚嘉華表示,上周宣布推出QE3,近日間其憧憬已幾近被消化,瓻要升至21,000點阻力極大,投資者宜待瓻回至20,000點後才再考慮入市。

 要在低息環境賺取穩定回報對抗通脹,高息股成不少投資者的首選。最好的高息股,當然每次派息要夠豐厚,可坐定定收息,更重要是股價亦要夠穩,否則便會賺息蝕價,隨時得不償失。

房託 領匯兩輪QE均升30%

 綜觀兩次QE下,能保持豐厚派息以及股價上升的股份,以房託基金(REIT)類別較優,而REIT業務簡單,靠收租搵食,一般可以提供4至6厘股息,而預期QE3下物業價格會持續上揚,連帶租金亦會上升,料股息有望進一步增加。 

 若論股價表現,領匯(0823)於兩次QE期間,股價均錄得達30%升幅,而於2010年始上市的置富(0778),於QE2期間升幅亦達15%。至於今年表現,領匯今年已屢創新高,升幅達29%,置富更累積升逾50%。兩股目前分別保持約3厘及4厘的年息率。但分析師提醒,大部分REIT在QE3前皆急升太快,現在入市隨時摸頂,料有部分投資者會止賺套現;法巴建議領匯短線可於35元吸納,置富則為約5.6元水平。

黃金股 金價QE越升越有

 傳統智慧以買金及買樓為為抗通脹恩物。其中金價在對止兩次QE期間,分別上升50%及42%。姚嘉華提醒,如投資者欲買金保值,建議投資者宜購入SPDR金ETF(2840),因走勢較貼近金價;反觀金礦股與金價相連性較低,而且已相繼被炒高,投資者要慎擇入貨價位。

 事實上,在對上兩次QE期間,金礦股亦非全然受惠,其中招金及紫金於QE2期間與金價走勢背道而馳,股價分別跌兩成及五成;而SPDR金ETF則可保持逾一成的增長。

公用股 公用事業股息兼優

 穩陣之選當為公用股,同樣派息及股價同樣夠穩。其中業務遍及內地、澳洲及英國等地公用事業的長江基建(1038),股息於近10年穩步上升,03年至11年年均複合增長達10%。而瓻重磅股中移動(0941),現水平股息率為3.91厘;但要注意的是,中移動於8月公佈業績後,其股價已回調逾一成,仍未確定是否已充分反映業績不理想因素。

內銀股 內銀股息率逾5厘

 若單以股息率計,股價走勢極頹的內銀股原來相當吸引,如工行(1398)及建行(0939)息率均達5厘以上。兩行去年全年派息分別為每股0.203元人民幣及0.2365元人民幣,即每手1,000股每年可分約200港元。然而,內銀股基本因素確實不堪,如利率市場化勢令盈利收窄,壞賬又正在惡化,股價本身難企穩,派息能力亦可能受損,買入隨時要捱價。

磚頭股 地產股「食」樓價升勢

 姚嘉華亦相信新增QE3游資會流入本地樓市,推高樓價,本地磚頭股直接受惠,當中較看好長實(0001)及痚(0012)。參考QE1期間,海外連同內地資金齊齊熱炒本港房屋,天價頻頻,兩隻磚頭股飆升,痚穨韝伄O1倍。但期後政府及金管局多次出招壓抑炒家,故QE2期間,兩股回調逾兩成。在金管局第五度出招,政府亦有意加重SSD力度,且看本港樓市升勢是否如想像中般猛。

i Bond iBond伺機入貨

 想抗通脹,當會想起通脹掛u債券(iBond)(4208),貪其派息率直接與本港通脹掛u,然而理財專家提醒,當發行的iBond每單位已升至105元水平,即入貨需出資10,500元以上,仍處高位,認為派息率至少要有5%才算吸引;惟港府剛公布的7月通脹按年僅升1.6%,亦未看到本港通脹會因QE3而一下子劇增,故暫未是買入iBond的時機。

相關新聞
QE3效應之四 (2012-09-20) (圖)
專家教路:跑贏通脹投資法 (2012-09-20) (圖)
財經述評:通脹升經濟弱 港滯脹風險增 (2012-09-20) (圖)
新手買金 紙黃金有得諗 (2012-09-20)
新興市場淘金 高盛捧「雲霧四國」 (2012-09-20)
部分高息股於兩次QE股價表現 (2012-09-20) (圖)
內房透視之融資篇:融資困難 內房來港買殼搵出路 (2012-09-20) (圖)
今年內房來港買殼概況 (2012-09-20) (圖)
外資撤出 利好併購優質資產 (2012-09-20)
「影子銀行」悄然接棒 (2012-09-20)
買至祥遇挫 金地捲土重來 (2012-09-20) (圖)
專家解讀:外資投資樓市降溫預示著什麼? (2012-09-20)
把脈中國經濟下行困局四之二 (2012-09-19) (圖)
出口陷困境 轉型覓生機 (2012-09-19) (圖)
望聞問切:加工仿製利薄 研發創牌拓銷 (2012-09-19) (圖)
對症下藥:增匯率彈性 助結構升級 (2012-09-19) (圖)
焦點透視:出口疲軟 對外投資井噴 (2012-09-19) (圖)
記者直擊:沒訂單等死 接訂單虧死 (2012-09-19)
PMI走勢(表二) (2012-09-19) (圖)
QE3效應之三 (2012-09-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