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少人多,可供發展土地有限,在新界發展新市鎮是增加土地供應可行方法之一。時任行政長官在2007-2008年施政報告宣布籌劃新發展區,並於2008年6月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新發展區研究」),此研究預計2013年完成。
為收納公眾意見,政府就新發展區的規劃及工程研究展開三個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
第一階段:了解新發展區現時的狀況及制定新發展區的願景;
第二階段:討論「初步發展大綱圖」;
第三階段:討論「建議發展大綱圖」。
第一及第二階段公眾參與分別於2009年2月及2010年3月完成。而「建議發展大綱圖」亦已進行公眾諮詢。根據「建議發展大綱圖」,三個新發展區(包括古洞北新發展區、粉嶺新發展區,以及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將提供合共約53,800個新住宅單位,可容納約151,600人。新發展區整體約43%住宅單位為公共租住房屋,其餘57%則屬各類私人住宅。新發展區亦會提供約52,100個新就業機會。
現時社會普遍的聲音是增加住屋單位供應,以應付房屋需求,並壓抑樓價,增加土地供應供住宅建設是為迫切,但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下,為解決香港長遠房屋需求,新發展區將是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在新發展區規劃上,筆者認為新發展區的住宅發展密度及地積比率亦應相應提高,增加住宅單位供應。根據「建議發展大綱圖」,新發展區將會提供約150公頃的房屋土地供應,地積比率亦已相應提高,合共提供53,800個新住宅單位。按計劃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公共租住房屋預計最早可在2022年起入伙,因此基建須於2018年至2027年間陸續完成。
地積比率需要提高
除建築密度外,在規劃新發展區時筆者認為亦應審慎考慮各項社區因素並以發展和諧共融的社區為目標,建構平衡的社區,尊重現有及周邊社區,發展均衡及包含的不同種類的房屋組合,一個合理的整體公私營房屋比例(政府建議是43%:57%),是有助達到平衡融洽的社區結構。此外,在發展規劃亦須尊重、保護和善用現有珍貴自然及文化資源,採用環保措施,使新發展區的原有特色能融入發展項目之中。 ■香港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理事 區成禧測量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