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麥俊文在本月28和29日的粵劇《再世紅梅記》中,將演奏竹提琴(相中的樂器)和電阮。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思諾 攝
美休學投演藝深造 盼出書宣揚「查篤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思諾)粵劇藝術在香港知音漸少,但美籍愛爾蘭年輕人麥俊文(John Clifford)自12歲在美國唐人街街頭「偶遇」粵曲後,即對之一見鍾情:為方便向華人樂師請教,本身已懂普通話的他自學台山話及廣東話;約10年間,他在沒有拜師的情況下,掌握了8種中樂;在美國的大學課程差一年就畢業,他卻堅持趁年輕到香港正式學習中樂,結果毅然休學,到港修讀演藝學院2年制中國戲曲課程文憑,成為該課程首名非華裔學生。小伙子立志將來要做老師,向全世界傳揚「查篤撐」。
俊文與中國文化的淵源早在其小學階段已開始萌芽,「我小學第一個朋友是中國人,他教我普通話,至今我們也是好朋友」。升上中學後,其他同學都選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作為第二語言,他選了中文。
唐人街「偶遇」 一見鍾情
他記得自己十一、二歲時,在波士頓唐人街的中秋市集看到中國劇曲的演出,對二胡等拉弦中樂大感興趣;同年的聖誕節,即要求媽媽在網上購買二胡作為聖誕禮物,他笑言,「當我有了二胡,我就立即放棄了小提琴和鋼琴」。
雖然他熱愛中樂,但一直沒有正式拜師學藝,只是每個星期都去唐人街的音樂社觀摩、去欣賞粵劇、看他們玩中樂……」由二胡開始,他自己慢慢地揣摩各種樂器,至今懂得至少8項中樂樂器,包括拉弦樂的二胡、二弦、竹提琴、高胡和椰胡;又懂彈撥類的揚琴、阮和中樂的敲擊樂。
讚港保留傳統粵劇精髓
來港前,他在美國波士頓學院讀亞洲研究,差一年就要畢業。不過,其實他一直希望趁年輕,正式來華學習中樂,「我想學正宗的指法、手勢;人大了,就很難改」。在家人支持下,他毅然休學赴港進修,「香港保存了最傳統的粵劇;內地的(伴奏)已經『交響樂化』了,只跟樂譜演奏,很不像樣;最正宗的粵劇應該是跟著演員所唱的而伴奏,現在只有香港做得到。」
冀當老師宣揚中國文化
訪問當天,俊文一共帶了4項拉弦樂器與記者見面,手拿二弦、竹提琴、高胡和椰胡,隨手便可以演奏一曲,而且每首曲風都不一樣,有哀怨的又有節奏明快的,對樂器的特性,他都非常熟悉。
他希望學成後,可以成為粵劇團隊中的「頭班」,就是樂隊的領班;長遠而言,他立志出書,並要當老師,向世界宣揚這個傳統文化。這個「老外」,骨子裡比中國人還要熱愛中國傳統,他追尋粵劇藝術的堅持,令一眾同學、老師都大感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