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婷芝)為打擊教育局以迫使當局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反對派提出與國民教育有關的所謂「指控」,已達無的放矢之地步。教協昨藉詞指局方在今年初於學校「網上校管系統」新增了「國民教育內地學習活動」一欄,揚言局方收集學生參加內地學習及交流活動的個人資料,是為了檢視學生是否愛國,並質疑此舉侵犯私隱。法律界人士指,無證據指當局違法,反認為「指控絕對是捕風捉影」。教育局回應指,收集資料是避免重複資助同一學生,及回應立法會的查詢,並用以審視交流計劃的政策目標。
目前官津及按位津貼學校均有使用「網上校管系統」,協助學校處理行政事宜,系統用於紀錄學生的個人、學習成績及課外活動資料;新增的「國民教育內地學習活動」欄目,是方便學校紀錄學生的學習經歷,紓緩教師行政工作量。此外,學生其他課外活動如制服團體、學會等也有記錄。
教協副會長黃克廉昨舉行記招,指近日收到幾名家長和老師的投訴,憂慮當局收集和存放有關學生資料的目的,是檢視學生是否愛國的指標,又指教育局毋須要求學校紀錄學生參加內地學習及交流活動的詳情,質疑局方行為侵犯個人私隱和人權。
校長批指控無知欠理性
本身是中學校長的教育評議會主席鄒秉恩炮轟教協的指控「是出於無知,亦欠理性」。他指教育局根本無動機收集資料來判斷學生愛國或不愛國,他相信當局收集和存放學生的資料,只是用作評定活動成效,以便修訂日後的交流活動,因此收集資料實屬正常。他又指,政府有守則列明,要將記名和不記名的資料銷毀,認為提出質疑和指控者實在過度憂慮。
大律師:無證據屬「捕風捉影」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沒有證據顯示教育局違反私隱條例,認為「指控絕對是捕風捉影」。他解釋,家長和學校是在知情的情況下,決定是否簽署《收集及轉送學生個人資料聲明》,「如果覺得有問題,可以不參加(活動)或不簽署(聲明)。若家長不同意,局方即是不可以收集資料」。他又表示,理解家長的疑慮,建議局方舉行諮詢會,讓有疑問的人士,即時詢問教育局,而局方亦可具體和詳細交代收集資料的目的,並列明資料的保存期,誤會便可迎刃而解。
教局:不會建內地交流檔案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不會為學生建立內地交流計劃檔案,學校傳送給教育局的資料,主要包括學生參加活動名稱、日期及地點,局方只需要全港性數據,例如曾參加資助內地學習及交流活動的總人數、學校數目等。有關數據的目的是幫助學校掌握學生參與活動的資料,在處理學生申請時,盡量優先考慮未曾獲有關資助的學生,確保善用資源,讓更多學生受惠資助。
發言人又指,數據同時亦有助當局檢視資助學生參加內地交流計劃的政策目標,及回應立法會或公眾的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