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一家金店,顧客在選購金飾品。新華社
繼9月美聯儲局和日本央行出台量化寬鬆規模之後,金價至今日不漲反跌,令高位買入的投資者紛紛「坐艇」。究竟是甚麼導致市場出現了逆向思維?——預期的提前透支。
預期QE3 金價已先行
若要追溯到今年年中,6月1日的上漲便打下了下跌趨勢結束的根基。為何那天會出現如此巨大的漲幅?不是因為美聯儲局出台了第三輪量化貨幣寬鬆政策,而是美國5月的失業率出現了反彈。
在那之後,對華爾街交易商的調查顯示,預期美聯儲局出台QE3的概率從33%上升至50%。
不過即使金價出現了企穩,也不至於會大幅上漲。美國部分地區7月經濟滯脹或拐頭向下,令市場投資者逐漸失去了耐心。美元於7月24日年中見頂,使得金價在7月25日橫盤的過程中第三次出現突破均線式的大漲。從那時,便開啟了黃金的上升格局。
從其間機構投資者的預期來看,大多是呈現追漲殺跌的判斷。
近期可以發現,金價出現了上漲以來罕見的滯漲。由於在10月9日空頭的異動,以至於事後多頭頻頻減倉。
據觀察,在那之前出現兩次信息上的異動:其一是9月19日,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稱,雖然該行依然看多黃金,但今年四季度的目標價為1,750美元/盎司。此判斷看似平常,但其定位的目標價卻低於當天的開盤價1,773.4美元/盎司約1.32%。
其二為9月21日,俄羅斯央行宣布8月減持黃金儲備10萬盎司。就從那時起,這樣的話題映入了思考的範疇:我們是否應該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黃金的投資?10月12日,滙豐銀行表示,金價短期內或將走弱,將測試1,750的關口。
在全球央行紛紛降息並出台寬鬆貨幣政策之後,貨幣供應量的充足確實是我們中期應該預期的。相信2013年黃金的底部一定會比今年繼續抬升,但看清預期的發展程度,並以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才是每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應該極力爭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