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錦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早前被申訴專員批評其轄下場地的預訂安排失當,令公眾康體設施淪為炒家之炒賣熱點。為避免炒場,康文署計劃推出措施改善預訂機制,包括縮短個人預訂的期限,由30天前縮短至10天前,並限制個人必須以身份證預訂,並會檢討團體租用場地安排等。康文署昨日起諮詢公眾2個月,料新措施將於明年起分階段實施。
申訴專員公署早前發現,康文署在設施預訂上存在漏洞,包括用家可以用不同的身份證明文件訂場,以致出現炒家藉此大量訂場,再尋找買家以俗稱「執雞」的模式使用場地;現行制度偏袒團體,一般市民要與團體及政府部門爭場地使用,即使通宵排隊,也未必能成功訂場。申訴專員提出多項建議,要求改善有關機制。
收緊預訂限制免圖利
針對這情況,康文署於昨日正式提出縮短供個人預訂設施的期限,由30天前縮短至10天前,縮減炒場人士租場後將放售圖利的時間;同時收緊個人預訂收費設施的時數上限,由同一場地同一類設施每天繁忙時間2小時,收緊至所有場地同一類設施每天只可預訂2節;並限制個人必須以身份證作預訂,避免炒場情況發生;又會檢討現行的「執雞」安排是否需要作出修訂。
就個別人士預訂場地後,又不前來使用場地或其他違規行為,康文署建議訂立懲罰安排,並檢討惡劣天氣補場安排。對於有指團體預訂場地具優先權,康文署會檢討以有限公司登記的團體有關3個月優先預訂安排,並重視檢視繁忙時段團體的配額等安排問題,以及檢討團體取消預訂的通知期及加重不取場的懲罰安排。
新措施將明年起實施
康文署由昨日起就優化預訂及分配康體設施展開諮詢,諮詢期為2個月,將會諮詢區議會及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以及去信各體育總會邀請他們就建議措施提供意見。康文署發言人表示,待收集各方意見後,康文署會修訂有關的預訂及分配場地程序及安排,並配合電腦提升工程,以推行相關改善措施,預計新措施將於明年起分階段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