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認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社會管理模式經歷了由傳統社會管理體制向現代社會管理體制自覺構建的演變,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年到1978年的傳統社會管理體制。主要特點有:其一,執政黨和政府成為社會管理的唯一主體;其二,主要依靠政治身份來劃分階級,通過意識形態的宣傳、說教、運動式的思想改造、階級鬥爭進行管理;其三,依賴城鄉分割和限制人口自由流動的戶籍制度等來實現靜態的社會管理;其四,整個社會的特點是,對政治改造的重視壓過了對經濟發展、社會管理和秩序建構的重視。
第二階段:1978年到1992年,是傳統社會管理體制趨於解體階段。表現為:其一,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移到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二,私營經濟迅速成長;其三,農民向城市和工業、服務業的轉移步伐逐步加快,但這一時期農民工還被稱為「盲流」;其四,人民公社體制、政治身份性的階級分類體制先後解體,運動式、批鬥式、監控式的管理方式逐漸被新的法制化管理方式所取代,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有所鬆動。
第三階段:1992年到2002年,是現代社會管理體制奠定基礎階段。表現在:其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開始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個體經濟、私營經濟迅速發展;其二,城市社區建設提上了黨和政府的議程,農村村民自治走上了規範化管理的軌道。
第四階段:中共十六大至今,是現代社會管理體制自覺構建及其創新階段。在政府和社會日益分離的基礎上,一個相對獨立於政府和企業的社會生活公共領域逐步形成,利益分化和多樣化導致的社會矛盾衝突凸顯出來,以維護社會秩序為己任的社會管理及其創新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簡單切換 衝擊保障與公平
賈宇認為,在當前社會管理格局下,仍存在過分依賴於政府等公共機關,社會參與度不高的情況。社會管理的某些方面,維持高度的行政化,缺乏競爭機制,導致對公權力的監督與制約機制缺失,權力尋租和權力腐敗等。在社會管理的諸多方面,過於簡單地迅速切換到完全的市場化管理,導致了市場經濟和市場社會的混亂切位,使社會保障和社會公平的維護受到衝擊。因此,建立國家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