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輝
繆蓮仙一生可謂坎坷,但他並非一無所有,他的讀者遍天下,唐弢、魯迅、錢鍾書、郭沫若等,都是他的讀者,而他自鳴天籟的《客途秋恨》流傳至今——儘管有說此曲作者另有其人,不論是否屬實,此曲倒也可因他之名而歷久常新。查繆蓮仙文名廣傳遐邇,並不限於中土,還有一些越南文士對他非常傾慕,說來倒有個故事。
中越一衣帶水,兩地文人歷來多所交往,查繆蓮仙編有《中外群英會錄》一書,當中收錄了中越文士的唱和詩篇,而該書「緣起」於一場海劫——話說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廣東提標中營二號米艇,配帶官兵七十員,因遭風漂流越南茶山洋面收泊,經越南迎救,代修船隻,閱四月之久」,「翌年,該船返航,越南派使者護送,並撥醫隨行,而於道光十三年七月,駛進虎門」,越南護航使節團,有李文馥、阮文章、黎文謙、黃炯、汝伯仕等人得道光帝賜賞,並御准免稅。
越南使者黎雲漢曾在廣東見過《文章遊戲》一書,而越南文士阮文章因而購《文章遊戲》十部返越,《中外群英會錄》「緣起」記其事,越南文士「唯以不識作者為憾,此次既因護船抵粵,亟欲一見此人。」後經繆蓮仙友人劉文瀾「居中引介,且卜於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年)七月五日,買舟具杯酌,泊傍海珠寺,作中外群英會。」
此案美事見諸繆氏《李无芝閩行詩話序》:「墨池乃卜於七月初五日,買舟具杯酌,放櫂珠江作中外群英會,邀余與越南行介六人,飲酒詩賦以為樂」;而繆氏有《和元立見贈》詩云:「遠朋豈只來千里,佳會何緣有六人」,並註曰:「時會中有越南行介六人在坐」。
此場中外群英會的中國代表為繆蓮仙、劉文瀾、劉伯陽、梁南溟四人,連同六位越南代表,合計十人,《中外群英會錄》「緣起」詳記盛會;「由於此會乃越使企仰繆艮而設,而繆艮時年六十八,齒德俱尊,因之所有唱和,係以繆艮為主,以一和五,每人和一至四首不等,由辰時至停午(約五小時餘),共得詩二十五首。翌日,劉伯陽更將前日聚會之場景,繪製一圖呈繆艮,頗獲稱賞,並作五古一首以紀之。」
東道主劉文瀾以宋人文彥博、司馬光居洛時嘗有耆英會,「因建議此會即稱耆英會,越使李文馥從之」;並請繆氏作序,繆氏爽快答允,更掛名任此書編者。及在翌年(道光十四年)七月,又因廣東師船飄泊,越南復遣李文馥、黎伯秀、阮登蘊、阮樂善、黎文豪等人,護船抵粵,李文馥乃率眾人訪繆艮,並賦詩數首。李文馥帶了越南國王子阮壽春之詩集來訪,「央繆氏作序,繆氏非但欣然應允,並就集中《元旦試策》韻賦詩一首,以致景仰之意。」
兩次群英會得詩八十八篇,「復有書序、邀請函、會記等文章,為留存紀念,於焉繆艮乃一一謄錄」,分上、下二卷付梓。中越文士因慕繆氏文名而撮合了一段文壇佳話,可見文章儘管未必能賣得一個好價錢,但文采無價,落泊文人繆蓮仙之得遇知音,此生豈有憾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