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十八大新聞中心12日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中國民生領域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
自中共十七大提出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以來,中國已經開始實施大規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間,全國累計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接近3,000萬套,基本建成約1,700萬套。逾2,600萬戶城鎮家庭住上了新房,近1億人口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最近5年,是中國歷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模最大、成效最明顯的時期。
未來五年,全國計劃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大約是過去10年建設規模的兩倍。到「十二五」末,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將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同時改善一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條件,越來越多的居民正在圓自己的「安居夢」。
讓困難戶有個安樂窩
「現在保障房的建設,希望在申請條件上降低一些門檻,把我們這部分人也納入進去,讓我們也能夠有一個寬敞、舒適的家。」河北邢台市某企業下崗職工張翠蓮,一家六口擠在50多平方米的房子裡,能夠擁有一套大點的房子,是她最大的心願。秦皇島小伙張利民今年27歲,參加工作不久,他最大的願望也是能有一套房子,「希望國家能出台一些穩控房價的政策,讓我們這些工薪族能買得起自己的房子。」
如何讓困難的群眾擁有一套像樣的住房,是十八大代表格外關注的問題。河北省代表李梅素就建議,希望政府加大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受惠面,給予這些低收入人群以及剛剛工作的年輕人以政策上的傾斜,讓這些人群有安定的窩。
京滬渝各有地方政策
在很多地區,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標準已經開始「步步走低」。作為中國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近年來就連續6次放寬廉租房申請標準,連續3次降低共有產權保障房的准入門檻。以保障房為例,上海的保障房在2009年試點的基礎上,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線由2,300元放寬到5,000元,人均財產線由最初的7萬元放寬到15萬元,申請者的城鎮戶籍年限要求由連續滿7年放寬至連續滿3年,這意味著白領們亦可列入保障標準。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介紹,近年來,上海基本形成了廉租房、共有產權房(經適房)、公租房和徵收安置房(動遷安置房)組成的「四位一體」的住房保障體系。
除此以外,包括北京、重慶等城市在內的地方政府,已開始著手匯總現有本級政府出台的各項保障性住房的通知、文件,進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地方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