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金寶
香港電影有一個特色,就是中、英字幕俱備,故此很多觀眾都不自覺聽完對白再追看字幕。之前曾探討電影字幕的翻譯,今次會和大家分享字幕是如何印上拷貝,再呈現在大銀幕上。
阿安於95年加入標準字幕公司,至今已從事打印字幕工作達17年,而標準字幕成立於80年代,至今已有差不多三十年的歷史。阿安為我們簡介打印字幕的三個不同年代:「八十年代打印字幕於拷貝上,用的是最傳統的方法,就是將字幕印上裝有發熱線的銅板上,再逐格印於拷貝上。電影菲林一秒行二十四格,每句對白大約要印五至六十格菲林,以此計算,一個員工一天也不能完成一個拷貝的字幕打印。
至97年,我們引入鐳射字幕機,時間快了一倍左右,約五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一個電影拷貝。而現在電影拷貝已漸由數碼電影拷貝(DCP)取代,我們亦相繼引入德國製造的名貴機器,專門用於在DCP上打印字幕,並可以進行加密及改色等工序,但原理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將字幕由印到一格格的菲林上改為印到一張張的『圖』上。而現在更方便,做好了字幕的DCP,需要多少個數碼拷貝就複印多少個,放進hard disc就成,而加密的工序可以讓指定的使用者才能開啟拷貝。」
標準字幕由成立至今,一直以家庭式作業營運,工作量大而人手不多,隨時代轉變而逐漸引入不同的機器。當年引入鐳射字幕是全港獨家,當時東南亞亦不是太多國家有此機器,而目前進入DCP年代,雖然進口片上映量大增,但競爭反而比從前大了,因為在本港至少有四至五間公司可以做DCP字幕,而大型的荷里活西片如《蝙蝠俠》及《哈利波特》等,其DCP由台灣、新加坡、中國等與香港共用,不會在香港完成打印字幕的工序,變相又少了生意。對此阿安說:「希望這些西片也能在香港打字幕吧,畢竟廣東話有其獨特性,和其他地方的中文又不同。」
而作為打印字幕的員工,阿安說他入行後,一年也不會到戲院看一次電影。「打印字幕是最後期的工序,我們收到一部電影後,由記錄字幕位置開始,到打印,清洗,檢查,每套戲我們都得看上八至十次,有時甚至要在電檢後剪接某些鏡頭,在這情況下,實在沒有興趣再到戲院看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