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角前北角h西部地皮在勾地表內已滾存達4年。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樓價狂飆,市民置業難上加難,公營房屋更受歡迎,申請公屋人數亦不斷上升,現時公屋輪候冊的申請直迫20萬大關,較去年升逾30%,政府每年15,000個新建公屋興建量根本不足應付。為增加房屋供應,有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委員提出,將長期未被勾出的土地興建公屋,但有測量師認為改變土地用途需考慮社會設施及當區需要。
公屋求過於供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根據政府早前公布,目前公屋輪候人數已達199,600,輪候冊上的非長者單身人士佔約一半,約93,500人,當中有近2萬人申請時仍是學生,較2010年增加一倍。而根據2010年9月公營房屋建設計劃,在2012/2013至2016/2017年的5年期內,新建公屋量預測為75,000個單位,即平均每年約15,000個單位,即使當局早前出招增加公屋供應,包括改建工廈等,合共亦只增加約2,480個單位,遠遠未能滿足需求。
政府3大方向增供應
為回應市民對住屋需要的訴求,增建公屋及居屋已成新政府房策重點。政府正全方位研究3大方向:包括按近年公屋平均住戶人口持續減少趨勢,調整公屋單位組合,把單位供應量額外增兩成;其次是徵用勾地表內長期閒置地皮、空置多年校舍及低使用率社區設施大樓,改建成公屋或居屋;以及借助更多市場力量,加快建屋。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委員蔡涯棉昨再提出,勾地表上2年未被勾出的土地,應考慮改變用途,用作興建公屋。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不是在勾地表的土地全部都適合興建公屋的,可能有一些土地不適合一些大規模、高度很高的建築物的發展,所以要看實際情況而定。註冊專業測量師陳東岳亦認為,各區土地用途有一定比例,若改變用途會影響比例之餘,社區配套亦未必能配合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