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成功發射一箭三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11月19日6時5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將「環境一號」C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

——「環境一號」C入軌 加強環境監測預報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2012年11月19日6時53分,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將「環境一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並成功搭載發射了一顆新技術驗證衛星和蜂鳥試驗載荷。據介紹,「環境一號」C衛星,將與2008年9月成功發射的「環境一號」A、B衛星組成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形成對中國大部分地區災害與環境情況的動態監測預報能力。

 這並非中國第一次成功用一箭三星方式發射衛星。第一次是在1981年9月20日,這種「一箭三星」技術當時在世界引起了很大轟動。

SAR天線填中國技術空白

 專家表示,「環境一號」C衛星採用CAST2000平台研製,整星重800多公斤,設計壽命為3年。其中,星載微波大功率合成器和SAR(合成孔徑雷達)天線,是根據衛星需要專門自主研製。微波大功率合成器是中國星載SAR領域的第一次應用;SAR天線採用可摺疊式網狀拋物面,衛星入軌展開後長達6米、寬2.8米,填補了中國星載架構式可展開天線技術領域的空白。

 「環境一號」C衛星將與在軌運行的A/B衛星組網運行。這一名為「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的應用系統,由2顆光學小衛星(A、B星)和1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C星)組成,擁有光學、紅外、超光譜和微波多種探測手段,主要用於對生態環境和災害進行大範圍、全天候、全天時動態監測,及時反映生態環境和災害發生、發展過程,對生態環境和災害發展變化趨勢進行預測,對災情進行快速評估,為緊急救援、災後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2+1」星座晝夜監測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環境一號」C衛星總設計師張潤寧在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指出,2顆光學小衛星和1顆SAR小衛星組成「2+1」星座,初步形成對中國環境與災害監測能力,未來還將建立由4顆光學小衛星和4顆SAR小衛星組成的「4+4」星座,實現對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環境與災害動態監測。張潤寧表示,與光學小衛星相比,S波段SAR小衛星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對地觀測能力。

 除「環境一號」C衛星外,本次發射還搭載了新技術驗證衛星和蜂鳥試驗載荷,主要用於對新型航天器件、設備、材料、方法和微小衛星平台等進行在軌驗證試驗。

相關新聞
習近平:物必先腐 而後蟲生 (圖)
專家解讀:制度反腐需嚴格落實
劉雲山:「倍增」需年增7% (圖)
王岐山:三個「大力」反腐倡廉
孟建柱趙樂際分管政法委中組部
孟建柱簡歷 (圖)
趙樂際簡歷 (圖)
華春瑩首主持記者會 機敏坦誠獲肯定 (圖)
溫家寶:中國東盟有能力處理領土爭端 (圖)
中韓狠斥日右翼勢力抬頭 (圖)
特稿:十年總理生涯 溫總贏國際友誼 (圖)
中方提五點擴與印合作 (圖)
溫總晤李明博 冀重啟六方會談
菲聲稱續在國際爭領土主權 (圖)
中國東盟貿易10年增5倍
中央政治局委員系列專題 (圖)
劉奇葆:到中央領導 (圖)
抗震救災 身先士卒 (圖)
嚴厲吏治 抵制歪風 (圖)
重建映秀 傾注心血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