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早前提及擴展文脈是小說創作和劇本創作要務。談到具體延長敘事的手段,設計「僵持局面」是其中一個辦法。
《三國演義》裡,強與弱戰,往往三言兩語間勝負即分,如第一回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後,與黃巾賊程遠志、鄧茂交手,因關羽、張飛實力遠勝程、鄧二人,先是「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處,刺中鄧茂心窩,翻身落馬」,繼而程遠志被關羽「刀起處,揮為兩段」,一場大戰就此落幕。
同書第三十四回,劉備領猛將趙雲和張飛,為劉表征討降而復叛的張武、陳孫二將,情況亦相似。小說記載,張武「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落馬下」,接著「張飛大喝一聲,挺矛直出,將陳孫刺死」,武藝的懸殊令敘述收結得快如電光。
猛將鬥猛將 聰明戰聰明
對照之下,能使篇幅延展的,則為強者對強者、難分軒輊的「僵持局面」。復以《三國演義》為例,強與強戰,如「鬥智」,司馬懿對諸葛亮可使蜀漢北伐曠日持久,敘事大幅延伸;但司馬懿詐病騙曹爽,曹爽智謀不及,僅僅一回,就落得滿門抄斬的下場。另如「鬥力」,孫策酣戰太史慈,許褚裸衣鬥馬超,馬超、張飛大戰葭萌關等,由於對陣雙方都是今日電子遊戲裡「武力值」90以上的猛將,實力均等,勝負難分,層出不窮的攻守來回,有力把敘事延長。因此強與強戰,製造「僵持局面」,是值得參考的延緩技法。
魏蜀吳鼎立 便敘述綿延
宏觀而言,魏、蜀、吳三國鼎立,實力不相伯仲,亦是《三國演義》中段敘述得以綿延的根基。到後期國力差距拉大,「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只花半回篇幅,晉朝軍隊就把內憂不斷的吳國消滅,恢復統一,可證「僵持局面」對減慢結局步伐的重要性。
妙計設難題 結局得推遲
漢語新文學創作中,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有篇名為《拇指銬》的小說,敘述主角阿義被一男一女莫名其妙地用拇指銬鎖在松樹上,部分過路人想施予援手,可是該拇指銬乃精良的外國進口貨,即使用鋸也弄不開。至於劈樹之法亦不行,因樹身粗大,難以砍斷,加上該松樹植根在翰林墓地,屬市級重點文物,受政府保護,眾人不敢貿然下手,「僵持局面」形成。正因阿義難題不易解決,《拇指銬》結局推遲不少,達到不使敘述過速收結的效果。
時下敘事法 多兩方僵持
今日流行敘事多依賴「僵持局面」,電影《一百萬零一夜》裡,如果遊戲環節問題太難或太易,「僵持」無從說起,主人公不是太快勝出就是太快出局,兩種情況均無法令敘述繼續。另漫畫《海賊王》(ONE PIECE)裡,若敵人全是老弱殘兵,主角路飛和他的團隊就不必在六百多回故事後才進入「偉大航道」後半段了。
打破「僵持局面」,有時依賴救援者介入,下次繼續討論。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傳意學部講師 余境熹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