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大教授變神探 還原中國艷諜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李木蘭教授的中文名源於中國家喻戶曉的女將軍——花木蘭。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攝

——李木蘭追查上世紀刊物小說 研究刊劍橋季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炮火隆隆的戰地,是男人對陣的角力場;但在歷史的洪流中,部分女性亦曾經有如男人般勇毅,在沒有煙硝的戰場上以身犯險,在關鍵時刻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她們就是名不見經傳、外界對其所知甚少的女間諜。為了重塑屬於中國女艷諜的一段歷史,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教授李木蘭(Louise Edwards)致力追蹤上世紀40年代的中國刊物及小說等線索,試圖揭開她們神秘的面紗。有關研究將於本年12月刊登於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

女諜不必靚 低調易蒐料

 提起女間諜,可能不少人都會想起電影《色,戒》中的王佳芝、《風聲》中的顧曉夢,但李木蘭指,真正如此艷麗的女間諜,現實中少之又少,「多數的女間諜,其實一點也不漂亮,也不富有。太高調的人,根本難以進行間諜行為。女間諜很多時候都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人,例如看店舖的女人、掃地的老婆婆,都是些不太起眼、看上去『不具威脅性』的人,這樣其他人才會放下警覺性,在她們面前說出重要訊息」。

入行須未婚無孩子免掣肘

 李木蘭又指,在抗日及國共內戰的年代,不同陣營都有招攬女性當艷諜,有關討論常見於不同刊物上。要當女間諜,就要符合一定標準,一是必須為未婚的年輕女性,二是不能有孩子,李木蘭解釋︰「這樣的女性不屬於任何男人,亦比較沒有掣肘。」

 雖然中國常予人傳統、保守之感,女性該留在家中。但她表示,在上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由於城市教育逐漸引入,不少人都拋開了舊傳統,「在戰爭期間,女性亦很希望加入戰爭,例如在抗日時期,就曾有女性寫文章,並提出『我們的崗位在鬥爭的最前線,不是在敵人的被褥上』,表明女人除了當艷諜外,更有上陣殺敵的決心」。

戰後封口 增研究難度

 一些小說故事中的女艷諜角色,還曾經受到當時社會高度的讚揚,直到戰爭結束,政府為了重建社會秩序,開始對此封口不提。李木蘭表示,這樣的氣氛出現於不同政黨,亦出現於西方社會。相比之下,中國算是比較文明,「在中國,大家只是封口不提,否認自己曾經使用艷諜這樣的『骯髒手段』,並會指責這是敵對陣營的行為,但卻鮮有清算女艷諜的舉動。在歐洲,女艷諜則會受到處分,並會被視為污穢及羞恥,二戰後的法國更將曾服務德國的女艷諜捉起來,當眾剃髮以羞辱她們」。

 也是因為這樣,李木蘭進行研究時的難度也大大增加,「間諜組織真的很神秘!我只能看上世紀40年代或以前的期刊以取得資料,之後真的毫無線索,亦暫時未見有學者研究這個議題」。但透過這些蛛絲馬跡,她亦總算解開中國女艷諜消失之謎。她期望隨著時間過去,政府會公開更多資料,以助研究。

相關新聞
北區欠千學額 小一生兜亂跨區 (圖)
引雙非襲港 公民黨累街坊
教局擬每班多派生應付需求
北區校推「小老師」助跨境童
城大晚宴拍賣 籌款近600萬 (圖)
「資歷名銜」號碼 教局網站解畫
僅削12%企會財課時 教師拒教局小修補
理大新學制停辦輔學課程
麗澤中學新翼校舍開幕 (圖)
港大教授變神探 還原中國艷諜史 (圖)
Louise即「女戰士」 起名「木蘭」有深意 (圖)
中大下月將頒授3榮譽博士 (圖)
「同根同心」粵港交流邀報名
參觀秦皇「國度」 (圖)
海外升學秘笈:赴英學放射治療 助病人擊退癌魔
普通話聊天室:寫作句型之敘物篇:粵普結構不同 用比喻句要留意
再上層樓:對症下藥 真正富強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