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本土文化 落地生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本土文化書展邀來一眾文化人大談本土文化。

 在剛過去的元旦,「火石文化」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了一個大型的跨年活動──「香港本土文化書展」。書展以六七暴動為主題,播放影片及展示影像,並邀請學者、傳媒人及當年事件的參與者,述說這段被遺忘的歷史。主辦方更聯合本地出版社,如次文化堂、正文社、快樂書房等,共同展出新書及本地文化相關書籍,讓公眾可以集中選購書籍。

 同時,大會邀請了張同祖、黎小田、麥華章、黎文卓等文化人,一起討論音樂、電影、報業等本土題材。作為香港流行音樂資深作曲家的黎小田,覺得以前的粵語流行曲雖然比較典雅,但現在的流行曲卻在歐美潮流之下走出了另一種風格。流行曲在吸收歐美歌曲的Rap元素後,表達出年輕一代對社會的不滿與憤怒。可惜的是以前的歌曲有意境和畫面,如今失去了,歌曲的優美程度降低了,但小田很樂觀,覺得潮流是一種文化循環,總會有所變化,重要的是如今新生代應該怎麼去發揚本土文化、怎樣去追潮流。

 流行歌曲隨時代變化,電影也不例外。近幾年本土電影愈來愈少,合拍片漸漸壟斷市場,張同祖走過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目睹此狀,倒不悲觀,反而對本地電影業很樂觀。他說創作自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只要香港50年不變,依然有創作自由的話,未來的香港仍舊是東方的荷里活。他十分欣賞彭浩翔導演的《低俗喜劇》,雖然粗口很多,但這只是手段,最後的目的是藉電影表達其對本土文化的珍視。

 同樣面臨變化的是報業,麥華章是資深傳媒人,是《香港經濟日報》的創辦人,他直言如今的傳媒與三四十年前已不能同日而語。上世紀七十年代,小小的香港有多達上百份報紙,有些報紙刊出了沒人知道,有些胎死腹中也不為人知,但以空間來說的話,全世界沒一個地方的新聞業可以這麼蓬勃,這也顯示出當時有很大的新聞自由。如今報紙只剩下十多份,記者、編輯的質素參差,但他相信物極必反,公眾、讀者的取態會直接影響媒體的運作,他希望傳媒人持平公正,多報道正面的新聞。

 新一年,去舊迎新,希望本土文化能夠更進一步落地生根,開出更美的花。  ■文、攝:伍麗微

相關新聞
文化保育 從一個展覽開始 (2013-01-05) (圖)
走東走西:查寧十字路 (2013-01-05) (圖)
本土文化 落地生根 (2013-01-05) (圖)
中大中文 創系五十周年 (2013-01-05) (圖)
香港出版何去何從? (2013-01-02) (圖)
讀城記:木心的禮物 (2013-01-02)
全新沙田圖書廣場「書送心意」暖童心 (2013-01-02) (圖)
文化看點: (2013-01-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